「十萬個爲什麼」我們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爲真菌感染?

水八仙中的茭白、荸薺、菱角、慈姑都有著怎樣不同的生長特點?在今天的節目中,

我們特別邀請到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工程師、植物學博士郗旺,一起聊聊水生植物中那些有趣的故事。

我們能吃上茭白,

竟然是因為真菌感染?

茭白是一種禾本科草本植物,說到禾本科植物,我們最熟悉的是水稻、小麥和玉米,我們吃的它的種子。但是對於茭白來說,就十分不一樣了,我們吃的是茭白的莖。

其實在唐代以前,人們並不吃茭白的莖,它的莖也沒有現在這麼白而肉。和水稻一樣,茭白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人們吃的是茭白的果實,或者說籽粒。它的種子叫菰米或胡雕米,形狀細長,呈黑色,形似拉長的紫米。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後來人們發現,有些茭白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原來,黑粉菌是一種真菌,在茭白感染以後,黑粉菌分泌一些植物生長調節劑,使得這個茭白的莖的這個組織異常發育,這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茭白是一種水生植物,它的根系適合淹在淺水中。採茭白的時候,要把它的一層一層的葉鞘掰開,到裡面的那一個,看到其中膨大的肉質部分,然後跟筍一樣,把它一根一根地掰下來,這就是我們吃的茭白了。

在市場上,有時我們經常看到茭白的外面還包了一到兩層的殼,這個殼就是茭白的葉鞘組織,也就是葉片的基部組織,在食用的時候需要剝除。

荸薺和慈姑,你分得清楚嗎?

荸薺又叫馬蹄、地慄,是荸薺屬沙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荸薺開花的時候,有一個小小的穗一樣的花序,上面有一些白色的須,那是它的柱頭和雄蕊,而我們吃的荸薺則是在地下。把地下的泥挖開,就會看到其匍匐莖的頂端長有一個扁圓形的球莖,這個就是荸薺。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作為一種繁殖器官,荸薺儲存了大量的糖分,因此吃起來非常清甜。

關於荸薺的吃法,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不過,由於荸薺生長在泥裡,可能會有一些寄生蟲附著在上面,所以生吃之前一定要洗乾淨,把皮削乾淨來吃,這樣就沒問題了。若是炒菜吃,荸薺炒肉絲,荸薺炒黑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慈姑為澤瀉科慈姑屬淡水植物,多年生,草本,生長於淺湖、池塘和溪流。慈姑的葉片是一個大三角形,像一個三角箭頭一樣,植物學上叫做戟形葉,它開的花是一串白花,花有3枚圓形花瓣。

我們吃的慈姑也是在地下長的球莖部分,同樣地,把底下的泥挖開,在匍匐莖的頂端就長有一個球莖,上面還帶一段長長的芽,這個芽可以發育長成一個新的植株。

慈姑有點苦味,不像剛才說的荸薺是甜甜脆脆的,這是為什麼?因為慈姑本身是澤瀉科植物,在球莖裡有時會累積一些生物鹼,所以說味道微澀,有種清苦的感覺,這也是它本身的一種風味了。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其實像荸薺也好,慈姑也罷,去挖它也不需要拿什麼鏟子,在地上部分枯死以後,把它一拔,再把底下的球莖修剪下來就是了。如果要留種的話,可以選一些就比較飽滿的將其埋下去,第二年春天就會長出來。

四角曰芰,兩角曰菱

菱角屬於菱科,菱屬,又名腰菱、水慄、菱實,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我們在市場上大部分能看到兩類菱角:兩角菱和四角菱。

兩角菱長得像一個山羊角,兩邊兩個角還會打彎,也有人說像蝙蝠、像弓、像羊頭。兩角菱的果實較大,顏色深,通常是黑色,吃起來甜味不足,但是很粉,一般來說需要烹飪一下,做菜來吃。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四角菱的四個角長得比較小,角不彎曲。四角菱通常生吃的,把它直接剝開,吃的是它裡面白色的胚乳部分。由於其胚乳部分含有糖分,所以也比較甜,比較脆。當然如果等四角菱長老了之後,脆度和甜度就下降了,粉度也上來了,其實也可以做菜吃。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菱的葉片是浮在水面上的,雖然它的葉片在莖上擢升的位置不一樣,但是長出來之後都排在一個平面上,所以在水面上看,菱的造型是非常漂亮的。菱的每一個葉片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組織,叫做浮囊,菱就是靠這個浮囊,使它的整個葉片得以浮在水面上。葉下是長長的莖,可以連到不同的植株上,還有一些一直連到水底,所以說菱也是一種浮水植物。它浮在水面上的。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菱的花小,生在葉片的葉腋處,花呈白色,開完之後會沉在水裡,然後長出菱角。所以在採菱的時候,要坐到小船上,把菱提起來,看到它底下會長好了幾個菱角,再把它採下來,“採菱”就是這麼來的。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拓展閱讀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據《禮記》記載:“食蝸醢而菰羹”。菰食就是菰米飯,可見周朝已用茭白的種子為糧食。《周禮》中將“菰米”與“稻、黍、稷、麥、菽”並列為“六穀”,一度作為重要的糧食出現。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李白曾有“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之詩句。郭沫若是這樣解釋“跪進雕胡飯”的:古人席地而坐,坐取跪的形式。打盤腳坐叫‘胡坐’,是外來的坐法。客人既跪坐,故進飯的女主人也採取‘跪進’的形式(見《李白與杜甫》)。郭氏將“雕胡飯”說成吃飯的姿式卻是鬧了一個笑話。

其實,所謂“雕胡”,又名菰米或茭白,其形如蒲葦,野生,多長於陂澤河邊,南北方皆有生長。《西京雜記》說:“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宋玉《風賦》雲:“主人之女,為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在唐代,雕胡飯是招待上客的食品,據說用菰米煮飯,香味撲鼻且又軟又糯。唐代詩人很多都鍾情於它。如杜甫的“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王維的“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等詩句。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能吃上茭白,竟然是因为真菌感染?

監製:袁林輝、龍敏

上海新聞廣播FM93.4/AM990

《十萬個為什麼》

首播:週一到週日18:30 -- 19:00

重播:週一到週日21:30 -- 22:00

探索科學,發現真知

從這裡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