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天下第一狗」的淮陽泥泥狗,爲何僅爲太昊陵所獨有?

在淮陽太昊陵,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都會舉辦人祖廟會,四面八方的人們都聚集到這裡來祭拜伏羲和女媧,以祈求婚姻美滿、子孫昌盛。在廟會中,有一種傳統手工藝品最為引人注目,便是那看起來土裡土氣又稀奇古怪的淮陽泥泥狗。泥泥狗是齋公香客們避災求福,爭相購買的吉祥物。

淮陽古稱宛丘和陳州,居淮水之陽,故稱淮陽。在上古時代,淮陽是中國歷史傳說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綱鑑易知錄.太昊伏羲氏》記載“太昊伏羲氏,作都於陳,葬於陳”。在淮陽城東南八里處,發掘有距今45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的宛丘古城遺址,說明伏羲就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的祖先。

至於泥泥狗的來源,傳說當年伏羲和女媧摶土造人時,把剩下的泥捏成了小雞、小狗撒向人間,所以泥泥狗,又叫陵狗,是為伏羲和女媧看守靈廟的神狗。趕廟會的人們,都會買泥泥狗送給兒童或親友,據說可以使人消災祛病,吉祥平安。

有關研究表明,泥泥狗的出現與當時的現實生活有關。狗應該是最早被人馴化的動物,被認為是上天派到人世拯救生靈的保護神,伏羲的伏字,是人與犬合成的,可以推測伏羲氏曾把狗作為本氏族的圖騰。

泥泥狗不全是狗,鳥獸蟲魚,奇形怪狀,大小不等,黃土為胎,黑色染底,再溝塗大紅、黃,白綠,桃紅五彩紋飾。泥泥狗的造型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奇禽異獸達200多種,充滿了神秘感和濃烈的鄉土氣息,被專家讚譽為“真圖騰,活化石”和“現代活文物”。

泥泥狗是先祖靈前有靈性的藝術結晶,更是保佑生命不息的符號。 泥泥狗唯太昊陵才有,遊人香客只有在這裡購買的泥泥狗才有靈氣。來淮陽朝祖進香的海外赤子和港澳臺同胞,都會虔誠地從太昊陵購買泥泥狗或者帶走一兜黃土回去,以寄託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被譽為“天下第一狗”的淮陽泥泥狗,為何僅為太昊陵所獨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