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號外號外! 估價1000元,一隻“斷頭的破瓶子”拍出138萬!!!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嘉德四季52期《嘉友藏瓷》拍賣會現場圖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今天舉行的嘉德四季第52期·金秋拍賣會《嘉友藏瓷》拍賣會中,一件截口的清釉裡紅團花紋搖鈴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在以預估價為1000-2000元的情況下,最終以120萬的高價成交,加上其佣金,大約合計人民幣逾138萬!超出估價1380倍成交!!!



這件藏品為國內瓷雜春拍打響了第一炮,帶你看看這件釉裡紅團花紋搖鈴尊的精彩細節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到底為什麼買家會掏出138萬拍下這隻截口康熙搖鈴尊呢?為大家介紹一下何為搖鈴尊?

搖鈴尊因細頸小口,豐肩斂腹,形似搖鈴而得名。搖鈴尊為康熙時期官窯的新創造型,有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等品種。我們看康熙搖鈴尊的造型, 其口部微撇,頸部細長,肩部豐滿,線條力度感強,這在古代柴窯燒製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變形,故燒製成功的幾率不高,搖鈴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間的珍貴官窯品種。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殘缺也是一種美”,本次嘉德康熙搖鈴尊拍出138萬,可見一斑!大多數收藏者認為對於殘缺的瓷器的價值比不上完整瓷器,這也是拍場上慣有的基準。對於殘缺精美的藝術品,很多藏家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喜歡又止步!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明宣德 青花龍紋僧帽壺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鬥彩蓮池鴛鴦紋盤 明宣德


其實也有很多例外,對於一些易碎不易保存的藝術品確實是萬金難求的狀態。但是對於就有不少傷殘器拍出了高價。近年來在拍場上一些精品殘器也是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在2016年嘉德四季第45期拍賣會上,清雍正時期青花礬紅穿花龍紋玉壺春瓶(帶殘缺口) 估價100,000-200,000萬元,最終以約5,400,000元人民幣成交!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今年佳士得紐約2018年3月拍賣會,在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三)專場上南宋時期的龍泉窯仿官釉貫耳壺 以1,092,500 美元成交。


一隻“斷頭瓶”:拍出138萬,溢價1000倍


在2012年的倫敦蘇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雲龍紋大盤殘器就以15,000,000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殘缺的藝術品能夠在拍場上綻放光彩,能夠反映現在人們對殘缺的藝術品收藏和審美開始在轉變,期待“殘器”能夠得到人們更多的賞識!不辜負其附有的歷史價值,因“殘”亦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