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璽無聲,歷史有話!揭祕金制敬天勤民之寶璽之迷蹤

寶璽無聲,歷史有話!揭秘金制敬天勤民之寶璽之迷蹤


寶璽無聲,歷史有話!揭秘金制敬天勤民之寶璽之迷蹤




“敬天勤民”寶璽之寓意★

康熙帝“敬天勤民”印璽代表了貫穿中國歷史的“君權天授”的哲學思想,以及天子作為天命所歸的統治者之正統性,是康熙帝作為君主的座右銘。康熙御寶“敬天勤民”寶璽在清代皇帝璽印中非常特殊,與康熙帝的個人信念和政治綱領有密切關係,為拍賣史上最具歷史價值之中國珍寶。這方印璽康熙年間一直存放於乾清宮,足見其重要性。處於清王朝發展鼎盛時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均鐫刻有“敬天勤民”的印璽,而雍正、乾隆所制者正是以康熙之璽為藍本,認為這個座右銘能帶來權威和祝福。

★“敬天勤民”寶璽之記載★




寶璽無聲,歷史有話!揭秘金制敬天勤民之寶璽之迷蹤

說到康熙的“敬天勤民”璽,不得不提及故宮博物院專家也曾走眼的“尷尬”。

在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的《明清帝后寶璽》中,對“敬天勤民”璽的介紹是:敬天勤民,白玉質,方形璽,篆書,面10釐米見方,紐不詳。《康熙寶藪》《乾隆寶藪》著錄。原物不存。《康熙寶藪》雲:“敬天勤民,隨便御筆大字上可用。”此璽自康熙以降,歷代皇帝皆寶用之。乾隆十三年御製《敬天勤民寶四言詩》雲……據此知是寶實為康雍乾三朝鈐用之重要寶璽。

這首《敬天勤民寶四言詩》有序,並不長,加標題和序言只有兩百多字。大意是說,父皇雍正即位後,把康熙諸璽收藏入箱,只留了這方璽在外面鈐用御書。乾隆敬遵成典,即位後也留下這方璽在外面並經常使用。這個寶璽,“經三世而一例寶用”,並不是因為寶璽本身如何,“匪貴其材,實珍其義”,而是“敬天勤民”四個字寓意深遠。“故記其梗概而系以詩:……粵是諸璽,綴文寓意……惟此截肪,用以三世……”

這本書的作者均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為此他們在此書中認為“敬天勤民”璽是白玉璽,因為引發了一場“尷尬”。


寶璽無聲,歷史有話!揭秘金制敬天勤民之寶璽之迷蹤


★康熙寶璽有價,歷史告誡難估★


雍正皇帝剛登基,就讓人按照康熙的原璽,用另一枚康熙白玉璽,“複印”了一方“敬天勤民”璽,並把原璽收藏起來。而到了乾隆繼位,則命人在雍正帝的“敬天勤民”璽的四邊,刻上御製詩並序後,又刻了一方,提醒自己“敬天勤民”。


寶璽無聲,歷史有話!揭秘金制敬天勤民之寶璽之迷蹤


★敬天勤民之寶說明★


直徑:9.85cm

重:676.7g


這方印璽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康熙皇帝的最大型、最重要的印璽,也被認為是拍賣史上最具歷史價值的中國珍寶。

這枚印璽底部用漢字篆刻與滿文並刻而成,印面呈正方形,刻有:“敬天勤民之寶”六字,制度規定其"以飭覲吏″,尊敬上天仁愛百姓之寶 ,用於來京朝覲官員降旨時用。玉璽通寶為金質,線條流暢簡潔,沒有任何裝飾紋飾,看似古樸不華,實則莊重珍貴。就像它的印文“敬天勤民”一樣,淺顯通俗的背後,實則是無窮的治理智慧。“敬天勤民”不是一句口號,唯有付諸實行,堅持不怠,才能確保統治穩固。這也正是這塊康熙寶璽價值不菲的深層原因之所在。

★敬天勤民之寶 拍賣★



它們的“出宮”過程,目前不得而知。不過十餘年來,拍賣市場上的清朝皇帝寶璽並不鮮見。

2003年7月,一方“康熙御筆之寶”交龍紐碧玉璽在春季拍賣會上,以160萬元底價起拍,最終以600萬元人民幣落槌。創下當時單件中國皇帝印章拍賣紀錄。

2008年6月,康熙的另一方高14釐米、寬10釐米的閒章,在法國圖盧茲舉行的拍賣會上,拍出了470萬歐元,創下當時印章類拍品價格的世界紀錄。

之後的2009年、2010年、2012、2013年,在法國的拍賣會上,又有四件清皇璽,分別被以168萬歐元、330萬歐元、112萬歐元、50萬歐元的價格拍出。

2016在香港的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清代康熙敬天勤民檀香木璽拍出了8100萬港元的高價,加上買家傭金後的成交價則高達9260萬港元,是目前康熙印璽世界拍賣的最高紀錄。據瞭解,康熙帝一生擁有眾多的印璽,但是論重要性,敬天勤民檀香木璽是排名第一的,因為這四個字代表了康熙皇帝的治國理念,後來的雍正帝與乾隆帝也都製作了刻有著四個字的印璽以繼承康熙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