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茶的故事,那些美麗的傳說

華夏大地,茶的故事,代代相傳,淵遠流長,蘊含了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下面,小編擇錄幾篇,以饗讀者。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茶的故事,那些美麗的傳說

*神農嘗百草

四千多年前,茶就與我們祖先的生產、生活慼慼相關。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就是一則上古時候,我們的祖先面對災難、戰勝疾病的神話傳說。

《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氏是三皇之一,他帶領先民進行農業生產,種植五穀。那時候還沒有醫藥,百姓有了病無法治療。為了戰勝疾病,神農氏開始嚐遍百草,把自然植物都嘗試一遍,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哪些能夠治病。當他嚐到一種樹葉時,感到神清氣爽,體內的病毒就排出來了。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茶"。後來,神農氏常年嘗試百草,研究醫藥,解救百姓,他也因此中毒,獻出了生命。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茶的故事,那些美麗的傳說

*太姥娘娘傳說

在福建福鼎地區,有一個家喻戶曉的關於白茶的故事。傳說,上古堯的時代,有位農家女子,叫藍姑。某一年民間兒童麻疹氾濫,百姓苦不堪言。藍姑夢見一仙翁告訴她,到深山去尋找一種山茶樹,採葉煮水喝可以醫治。藍姑經歷了千難萬險,終於在山上找到了山茶樹,便採來樹葉煮水給患兒喝,治好了起麻疹患兒。堯帝感其聖德,封其為“太母娘娘”,那座山為‘’太母山‘’。至西漢武帝冊封天下名山,將‘’太母山‘’改為“太姥山”。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茶的故事,那些美麗的傳說

*孔明興茶

在普洱茶的傳說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孔明興茶的故事。相傳,公元225年,孔明帶領部隊南下,進入雲南地區。“七擒”孟獲就是這個時候的故事。孔明平定南中之後,帥軍深入雲南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體察民情,安撫民心,贈送茶籽,傳授種茶技術,並教當地人們以茶預防瘴毒。清道光《普洱府志》記:“舊傳武候歷遍六茶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釯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置梆於倚邦、埋馬鐙於革登、置撒帶於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直到今天,雲南人民一直把孔明視為‘’茶祖”供奉。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生日那天,村寨都舉行“茶祖會”,祭拜茶祖諸葛亮,祈求茶葉豐收。

*文人品茶吟詩

唐代的時候,文人士大夫喝茶,必須品出滋味,再吟詩一首,才叫品茶。許多大詩人,都寫過飲茶詩。最有名的是盧仝的,“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傳頌頗廣。

晚唐時期,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兩人詩友與茶友兼具,情誼深厚。皮日休寫了《茶中雜詠》十首詩,給陸龜蒙,表達自己對品茶的心得體會。陸龜蒙收到後,也詩性大發,隨即寫了十首詩,唱和皮日休。由此可見,唐代飲茶吟詩乃是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在眾多的飲茶詩中,元稹的金字塔詩,以意趣脫穎,至今樂道。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茶的故事,那些美麗的傳說

*乾隆御茶

在西湖的西南方,有個龍井村,是著名的龍井茶產區。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了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峰,官員便奉上一款當地綠茶。乾隆精於茶道,看見這款茶,色澤幽綠,形如雀舌,陣陣清香。他品嚐一口,頓時覺得兩頰生香,非常喜歡。於是,乾隆一時高興,御賜綠茶名為‘’龍井‘’。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毛澤東、周恩來以國禮贈茶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主席將4兩大紅袍作為珍貴禮物相贈。尼克松感覺太少。這時,陪同的周恩來總理察覺到尼克松的迷惑,馬上解釋說:“總統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給您了!”於是,周恩來進一步講解了大紅袍茶的歷史,並幽默地說:“總統先生,我國武夷山大紅袍一年總產量只有八兩,主席送您四兩,不是‘半壁江山’嗎!”尼克松聽了,馬上笑意滿面,對毛澤東主席肅然起敬。就這樣,大紅袍茶葉作為國禮,成就了一段大國外交佳話。

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茶的故事,那些美麗的傳說

每一篇故事,都如一杯香茶,款款生情。敘述的不只是傳說,更多的體現了炎黃子孫的品格魅力,包含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彰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她如一朵奇葩,五千年芬芳而甘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