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現在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搖指類技法要求肩臂鬆弛,手指不動,固定指型,用手腕搖動,形成快速密集的來回撥絃,練習中要注意手腕的鬆弛和靈巧,手指觸弦的角度和吃弦的深淺及來回撥絃的速度要一致,力度要均勻。

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現在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古箏傳統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撥絃的手形是“名指扎樁四指懸”,扎樁即無名指固紮在前嶽山內外,跟著四指的撥絃而移動。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雞爪形。

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現在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在演奏中一般大指與中指保持五個弦距的寬度,手掌的位置應以保持大指與中指撥絃重心的平衡,掌心在從大指弦距數起的第二、第三絃距之間,手不要過於垂直,以略偏向右側為宜。

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現在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扎樁起著支撐並協助其他四指撥絃的作用。某些“四指懸”的撥絃指法中仍需用無名指的扎樁,以跟弦支撐用力,尤其大指的連續快速撥絃必須用無名指的扎樁來支撐,才能用上勁。扎樁也不限於在前嶽外進行,根據撥絃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嶽山內的弦上跟弦扎樁。隨著箏演奏技巧的發展,現在已很少使用扎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