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糾紛案例與實務》書評

《国家赔偿纠纷案例与实务》书评

《國家賠償糾紛案例與實務》 熊建新 彭丁帶 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國家賠償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最早出現於19世紀70年代。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國家賠償制度的立法宗旨、立法體例、立法原則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世界範圍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了國家賠償的觀念,並將其作為本國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時至今日,國家賠償制度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保障人權、監督國家公權力是否依法行使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發展備受各界關注。基於社會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進步的時代潮流,國家賠償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呈現國家賠償制度法典化、國家賠償歸責原則多元化、國家賠償主體範圍擴大化、國家賠償標準科學化、國家賠償類型多樣化、國家賠償程序專門化等總體趨勢。

在古達,中國不存在國家賠償制度。中華民國時期,在某些法律法規中規定了國家賠償的內容,只是囿於時代及階級的侷限,國家賠償制度並未在我國真正實施。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開始了創制中國社會主義國家賠償法的偉大曆程。1989年4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於建立我國國家賠償制度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它用專章規定了行政機關的“侵權賠償責任”,標誌我國的國家賠償制度在立法上已經初具規模。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統一的、專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該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標誌著我國國家賠償制度正式且全面建立。新近對《國家賠償法》的修改,推動了有關實體規定及程序安排的科學化、合理化,彰顯了人本主義的價值理念以及國法便民的精神,促使我國的國家賠償制度能夠發揮更實際、更有效的作用。

本書共分九章,涵蓋國家賠償法概述、行政賠償範圍、行政賠償請求人與賠償義務機關、行政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行政賠償程序、刑事賠償、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中的司法賠償、司法賠償義務機關、司法賠償程序等。全書通過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國家賠償實務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全面且又細緻地闡釋了我國國家賠償的相關法律規定。

本書所選案例比較新穎,並且注重緊扣國家賠償實務,結合相關法律規定,深入淺出地作出解讀。本書具有針對性、示範性和指導性,也有相當的前瞻性。它既可以作為處理國家賠償糾紛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企業法律顧問、政府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廣大公民、法人、社會組織乃至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了解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啟蒙讀本。(作者:黃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