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哥們兒寫文章點評咪蒙的離婚事件,以及咪蒙來自原生家庭的心理問題,我還不知道咪蒙有這樣一個稱號【情感教母】。我知道咪蒙,知道她的公號有超大流量,幾乎每篇文章都是10W+,知道有不少的媒體人在各種平臺從各個角度去批評她,甚至是譴責她,說她在販賣【毒雞湯】,毀了一代又一代的男男女女。

我不看咪蒙,原因很簡單,不需要。但我知道一件事,沒有市場沒有殺戮,如果沒有大量的人群需要那些東西,咪蒙不會成為【咪蒙】。

“他愛我嗎?”

這個問題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他不愛你,節哀順變。

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他不愛你,節哀順變。”短短八個字,看得到一個女人肝腸寸斷欲哭無淚,還要拼卻全力保持著優雅身段。那一瞬間,有些心疼。

情感教母也好,心理師也罷,終究不是神仙,都會有心力交瘁的時刻,遇到自己真愛的人,和田間村婦辦公室裡的小白領一樣,智商瞬間降低為負數,即使是一貫以冷眼看世事的張愛玲,也會在愛情面前低下頭、一直低到塵埃裡,在塵埃裡開出一朵花來。張愛玲何等聰慧,愛上了一個人也會愛得如此卑微。女人,縱使一世英明,也終究難逃自己的情劫。

至少,咪蒙沒有上演痛訴對方如何不堪的大戲,而是選擇了默默吞嚥。

她的粉絲留言:會問出這個問題來,就已經說明不愛,愛無需問。

咪蒙回覆:是的呀,其實問的人也知道答案,只是不甘心~~~

此刻,扮演情感教導的顯然是她的粉絲,而咪蒙不過是個傷了心的小女人。

8月23日的微博,咪蒙說:

我以為我們會是例外

世事無常

無一例外

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這樣的話,已經是一個心死如灰痛到無言以對的狀態,卻依然不能大哭大鬧,因為她是情感大V。

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一份離婚聲明也要寫得如此平靜,波瀾不驚。

若是真的波瀾不驚,何來那麼多的自問?

真的痛到極致的人反而不會再有驚人之舉,只有讓所有人都會揪著心的寧靜。

當然,看笑話、趁機狂歡慶祝的人大把。

這就是真相。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贏得所有人的心。

咪蒙讓我想起來一些陳年舊事。

1997年,真的是20年前了,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離婚,消息傳出林清玄立刻成了過街老鼠,很多人走上街頭衝進書店,要燒燬林清玄的書,書店開始大量退書,辦公室電話不斷,有人怒罵“假道德”、“虛偽”,有人哭泣,一位女性讀者說:“我因為林清玄才開始相信男人,連他也這樣,天下男人真的都不是好東西。” 在臺灣,一場婚變將作家從最高峰打落谷底的,林清玄是第一人。千萬掌聲化成千萬顆石子,一一打在他的身上。

臺灣還有另外一個名女人邱彰,當年她自己的婚姻官司也曾經讓她的事業一敗塗地。

這些事發生在20年前的臺灣。

今天的咪蒙,雖然沒有遭遇當年的林清玄、邱彰那樣的大風浪,但她的公號流量怕是要因此受到不小的影響,畢竟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裡,咪蒙是他們的情感指導師,猶如情感世界裡的一個燈塔。與其說咪蒙在販賣有毒雞湯,不如說是太多人需要飲鳩止渴,為咪蒙提供了足夠大的市場。

真看不慣,把自己像咪蒙一樣做大,讓全世界都聽得見自己的聲音,並且能夠讓那些喜歡咪蒙需要咪蒙的人們開始喜歡自己的聲音,咪蒙的聲音自然會漸漸地弱下去。

葛吉夫說,人分7種,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知識。咪蒙會火爆,自然是有太多的人需要咪蒙和咪蒙的文章,無論你怎麼稱呼都好。

同樣的,我也相信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其他不同的聲音。比如我新近認識的一個創業團隊,她們的主旨是:你的問題我也有,我們一起學習成長。而她們的公號分享的,每天都是真善美,非常正能量。

聽說,她們的訂閱戶超過1/3都是女博士,各種愛學習。

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20年前,我查閱資料,瞭解到歐洲對於婚姻形式的寬容,多種婚姻形式同時並存。我在歐洲學習的時候,親眼目睹一夫一妻制的兩個人隔壁住著群居夫妻,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而已。那一天,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寬容。

一個社會的寬容度,代表了這個對方的文明程度。寬容不是高高在上的原諒,而是接納,非常平等地讓各種差異很自然地存在。

陶說|咪蒙有毒,還是太多人需要咪蒙的「毒」?

離婚不過是一種選擇,面對不再合適的人,分手也許是更好的祝福。痛,自然會有,會痛代表著還有愛的能力,挺好。

我不看咪蒙的文章,但我願意祝福一個可以跟前任友好分手的女人,痛而不傷,是一種境界,不管是【情感教母】,還是普通女人。

你有的問題,我都曾經經歷過。此刻,也許你願意有一個可以讓你放鬆下來、安放靈魂的對方,那麼,來這裡吧,陶花源,在這裡你真的可以安心摘掉面具、做回自己、和自己的靈魂美麗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