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濃蹅嚓

 

洛陽這幾天“連陰雨”,到處“濃蹅嚓”,去哪兒都不方便。這是形容那些沒硬化的道路,出門就得“蹅泥”,說的是“水泥路”行走艱難。“濃蹅嚓”是洛陽口語,過去老人們經常說。

濃nóng:含某種成分多,與“淡”相對:濃茶。濃妝。濃霧。濃墨。濃眉。濃重。在洛陽民間“濃”字使用發生了延伸,我們經常吃了:漿麵條、糊塗麵條,煮的時間長了,會說:濃啦,太稠啦。撈麵條、湯麵條放置時間長了,也會“濃了”,不好吃了。黃土地見水不也成了:泥窩窩了嗎。洛陽人在說這個“濃”字時,三聲或四聲比較多。

蹅chǎ:踩,在泥水裡走:蹅雨。蹅著泥走。這個字泥地專用,我們稍不留意:蹅了一腿泥。菜地太溼,蹅了兩腳泥。

嚓cā chā:象聲詞,形容摩擦的聲音:摩托車嚓的一聲停住了。“喀嚓”(kāchā):象聲詞,形容斷開的聲音;也作咔嚓。相聲演員岳雲鵬在演繹《泰坦尼克號》船斷了,不是很形象的說出了咱河南人口語與普通話的差別嗎:咔嚓。..。船斷了。

濃蹅嚓:三個字,洛陽人表述的很形象,道路溼了,有泥巴,出門就得“蹅泥”,無法保證腳和腿不沾泥,“嚓嚓”是腳踩泥水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