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興啥啥不醜

興啥啥不醜:這是洛陽話嗎?是也不是,僅僅是洛陽人經常說的土話,全國人民都懂也會講的土話。興啥:就是“時興”就是流行,流行的就是時髦,就是美,故有了“不醜”的隱晦語。

始於北宋而興起於南宋的纏腳,竟然被民間大肆推崇,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出現了“三寸金蓮”的標準,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歷史的教訓讓人們感悟,流行不一定理智,時髦中滲透著假的美,害了她人也害了自己。

近幾年,女孩子或女人越穿越露越來越透,被譽為美,“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唇......”笑不露齒、行不擺裙早已被列入封建遵從,這些歷史的遺存,儘管被當代婦女所不齒,實際還在隱隱約約制約著我們的衣、行。當老人們還要拿這些禮教說事兒時,大部分人會講這句俗語:興啥啥不醜。

“投票選舉”表達的是民意,實際早已被踐踏,選個村長可深更敲門、半夜送禮,接受禮物的村民依然會大言不慚的曰:現在興這呀.....實際是為了那點禮品,玷汙了自己做人的良心,這樣選出來的“惡棍兒”必然貽害大方。大家都用這句土語遮去“心秤”的傾斜,遮去面頰的潮紅,阻撓了後來的汗顏發青。

老百姓最恨官方的弄虛作假,已經到了咬牙切齒的程度,可面對自己生產的“作品”,蔬菜種植的大量使用化肥,植物農藥殘留、快速養殖家禽等等,沒感覺有啥不妥,依然還是:現在都行這。

“網絡投票”是當今最時髦的遊戲,從官方延伸到了民間,不管你主辦方採取啥高級電腦控制,總是被快速破解。堅守良心、從不違背做人德行的君子,不齒為伍。可世間能有幾許人做到君子那樣慎言慎行?教人讀聖賢書的先生開始利用自己的平臺,令莘莘學子為自己的虛偽張揚投票。我們這些長輩也不惜滄桑的老臉請晚輩為自己拉票助陣,那些自認為的“學者”也蠢蠢欲動,毫不廉恥的請人點擊鼠標。遮羞的爛鋪襯(舊汙布)猶如老太婆的裹腳布,說出來的話語自我感覺似“臭豆腐”:興啥啥不醜啊,當今都興這.....

明知不妥,依然前行,德行已被醜興淡化,“你行我為啥不行”的理念在繼續醜化著我們的心靈,教書育人的老師已忘卻了尊稱,人間“神靈”的醫生已開始用“紅包”擋遮腮紅,清純的高德人也自問:到底誰該治病?

“興啥啥不醜”這句俗語,已不再是自謙,而是難於治癒的病菌在快速流行,我們的軀體在被吞噬,我們的靈魂在被這句俗語浸泡,站在講臺或會場最亮處的恁,腰板是否還是那麼筆挺?恁是否也要把病菌植入孩子們清純的眼睛還是要讓下屬不再有敬佩的目光,崇拜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