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废品率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废品率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废品率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明洪武

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

很长时间里我们对釉里红都有误解,因为从烧造起它一直是断继续续的。

釉里红跟其它瓷器不一样,首先它跟青花不一样,青花从元代成熟烧造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但釉里红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有好多时期它是不烧造的,所以我们就了解不够不够深。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仔细研究起来,其废品率大大地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釉里红在元代的时候不能说是已经完全成熟,所以在历代出土当中釉里红数量是比较少的。

比如我们建国后比较重要的一次出土,就是元代的高安考古发现里,釉里红只有几件,建国以来元代釉里红出土都是非常少的。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废品率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废品率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它为什么少的原因


釉里红转把杯

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

关于釉里红废品率为什么这么高,我们得先解释一下瓷器烧造的时候有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一般来说气氛就两种,一种氧化,一种还原。氧化是通过烧造的时候开着炉门,使得氧气能充分的进去。还原就是闷着火,北方就叫“把火封了”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釉里红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以铜为呈色剂,温度稍高就会失败,就会飞了,就是颜色没了,温度一低就呈黑色,也失败了,非常不好看。

这个温度之间差额大约只有10度,但它是1300度的高温下,1%的温差都不到,而且当时没有温度计,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控制的。

大部分人都能通过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但是你要在1300多度那种惨白的火光里,看出那一点点的温差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这1%温差就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