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仗18年,衆望所歸,爲何只做了42天皇帝?

眾所周知,朱元璋從放牛娃長成開國皇帝,也確實證明了光鮮亮麗的舞臺之下,又是如何的艱難心酸。而明朝也確實如同其他朝代一般,在經歷了時間歲月的聯手打擊,自是由盛而衰,明末時期,天災人禍更是接連不斷,而明朝也因此為節省開支,而環環相扣,自然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因此只能放手一搏,選擇下一步險棋,農民起義也隨之爆發,帶其中領袖便是小編今天要說的闖王李自成。本只是闖將的他更是因他的勇猛識略,使得在高迎祥逝世後,得到廣大首領的認可,繼稱闖王。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但李自成打仗18年,卻只是換來42天的皇位,要知道,與明君數10年征戰,則是信手拈來,終成勝事,可到北京之後,卻以最快的速度,以失敗告終,且表示為毫無縛雞之力,竟然一點還手之力都物,可以說他只是在皇帝的行列中,手持醬油瓶行走了一番,42天的帝王可以說屁股都還沒有焐熱就被趕下,確當屬打醬油者。回溯李自成的一生,放羊娃坐上CEO,走上人生的巔峰,為他的一生渲染上鮮豔的顏色,不過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般將自己建立的朝代相傳,反而是一出說時遲那時快的消逝。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可李自成到底敗在何處?其實原因也不復雜,眾所周知,得民者方得天下,而當初三賊流氓等無產者所對此造成的影響,更是無情的將此王朝蹂躪。其實小編認為,李自成也可以說是敗給了自己,他不僅將前朝的舊臣拷打,更是濫殺無辜,若是以新官上任三把火來評說,畢竟明朝官員是貪腐成性,因此還是說得過去的,但是將此等怒氣轉換到百姓身上也是暴露了他是個小肚雞腸之人。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李自成本的農民氣體本可以成為受百姓尊重的帝王,但是他並沒有以大氣量相待,反而是趁火打劫,大肆劫掠放放不說,他甚至定了新規定,便是五家養一賊,並且五家養一賊,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可以說對於一眾百姓來說,朱明皇不是什麼明君,但是李自成的駕到,自然於前腳剛出狼窩,後腳便入了虎穴一事並無區別,橫豎都逃不離這“火坑”。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初次坐穩皇位的他,若是相仿劉邦或朱元璋一般禮賢下士並廣攬賢才或知識分子,在關鍵時刻,懂得采取或傾聽賢士見解。將錯誤減小到最最低,藉此逐漸將政權大勢穩定,緊接著逐一阻遏並擊敗清王朝對此的進攻,從而將全國統一,可是他並沒有做此選擇,當然,或許是與他對自己並沒有一種認知惹得禍。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屠城後,李自成便在在不到1個多月後,兵倒入山,其實得民得天下卻是自古以來無誤的一句,這不是,李自成便以反例出現。當然每件事不可能被一種因素就拉倒再無法起身,李自成也自是如此,諸多因素的出現,使得他手足無措。政策的失誤,可以說對歷朝歷代都是影響頗大的,這點想必諸位是認可的。我們都知道,李自成本是鄉野山村長大的,雖說英勇有加,但是他帶病打仗,國事處理也確實是受到了侷限,此等不精再加上他村裡人的視野,自然無法縱觀全局。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場天災——鼠疫,他進京後,本週邊就流行鼠疫,而鼠疫的傳染與死亡率又是極高的,因此李自成入京後,大軍自然不少都感染了,戰鬥力自然也大大減弱,即使是與在兵數上不如自己的清兵相抗,結果也自然顯而易見。而李自成也因此大受打擊,從此便“一倒不起”。雖說他手下的大將諸多,如劉宗敏、李過等雖能征慣戰,立下戰功,但因為他的李自成知心人自己家鄉人,使得隊伍並不團結。

李自成打仗18年,眾望所歸,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


平陽時,李巖請命想去打出一個新天地,可誰知卻被李自成聽信讒言,誤以為他想要脫離自己,便將其誅殺,而散發讒言者(牛金星)不久後叛變,而李巖的死也造成了軍心消散,自然李自成也最終也終將被一場天災人禍打敗。小編認為,或許李自成若聽李巖建議,或許事情還會有轉機,只可惜,他並沒有,或許他對他的自我認知卻有待提高,而天災人禍,除了當時時機的不恰,更是他自己作,因此,小編認為從中更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