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單方製劑爲什麼使用效果不好?

單方藥的獸藥產品,目前許多人用著效果不理想,用不出來藥理書上或廠家產品標籤說明書上寫的、應有的、治療效果。這是為什麼呢?結合市場和生產廠家發現,大多存在以下原因:

獸藥單方製劑為什麼使用效果不好?

首先,是藥物選擇不合理。其中:

一是:選擇經臨床驗證或實驗室檢測敏感的藥物品種。如氨苄西林與阿莫西林類獸用製劑,除了對當前大動物臨床的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及部分厭氧菌有效之外,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巴氏桿菌等畜禽較為明顯的病症幾乎是無效的。

二是;選擇製劑技術好的藥物。因為通過檢測再敏感的藥物,如果製劑技術不行,不能保證藥物有足夠高的劑量在病灶部位分佈、足夠長的有效作用時間,那麼臨床治療效果通常也是不好的;這就是為什麼法定養殖用藥指定使用製劑而禁止使用原粉的主要原因之一。

獸藥單方製劑為什麼使用效果不好?

三;是藥物聯用不合理。因為兩藥以上進行配伍使用時,它需要考慮藥理配伍禁忌和理化配伍禁忌。但是,在當前養殖一線,很多技術員與技術總監,這方面的能力很多還是“道聽途說”的積累或受有些非專業廠家技術人員宣導“培養”得來的;真正能從專業視角、實踐中驗證總結而來的實戰技術,卻只掌握在少數發展歷史年限長的專業性強的廠家手裡。

再次,是用藥劑量和給藥方法不正確。

有些是濃度依賴性的藥物,需要通過提高使用劑量或集中飲水或拌料,提高藥物在體內的血藥濃度,而體現卓越的使用效果。而對那些時間依賴性的藥物,如氟苯尼考類製劑,就需要在有效作用藥物濃度下有足夠長的作用時間,才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有些口服難吸收的藥物,如頭孢喹肟類製劑,就是需要進行注射使用才對全身感染有效。

最後,疾病沒有看準和分析透,造成誤診用藥。

這樣的用藥,與實際永遠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疾病看不準和分析不透徹的情況下,不要輕易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