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啓幕

藝術,聯動一座城市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啟幕天津

2018年9月15日上午,“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在天津美術館隆重啟幕。此次展覽由天津美術館、天津城市規劃學會、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天津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天津美術學院環境與建築藝術學院承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任學術指導,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孫振華、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擔任學術主持,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公共藝術委員會主任景育民、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任總策展人。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秉承“公共藝術喚起天津”的理念,以公共藝術全面激活天津城市厚積的文脈基因,實驗性重組文化藝術資源,以實現開發新一輪城市文化崛起的可能。展覽首度集結天津市公共藝術及各相關領域的最全陣容,集結了120多位藝術家及10多家專業團隊,以“跨領域、跨學科、跨媒介”的理念,通過實驗建築、環境景觀、裝置與動態藝術、公共雕塑、壁畫藝術、新媒體藝術、鄉村建設、名師工作坊、論壇與講座、公共活動等十個版塊,結合不同時間、場域、參與者的多樣呈現,實現公眾與藝術的對話,市民與城市的對話,歷史、當下、未來的對話。展覽發揮天津美術館這座城市文化航母的輻射核心作用,打破城市空間的場域界限實現全城文化聯動,將關注視角引入社區、鄉村建設等當下熱題,全方位深度探討未來城市話題,以公共藝術介入城市、激活城市,喚醒後現代語境中的天津城市精神與文化品質,實驗以文化創新引領新時代的未來城市構想。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當天,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專程為展覽發來了祝賀視頻,並高度評價此次展覽的成果與專業水平,肯定了這次展覽和活動的理念和規模,對中國當代公共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力和案例價值。他談到:藝術工作,就是要想人民所想,美人民所美。城市公共藝術是人民受益最多、最廣的藝術形式,美化生活、美化城市,通過外在空間的美化實現大眾美育。天津這座城市需要公共藝術注入,今天舉辦的首屆公共藝術大展正是實現讓藝術走近人民,讓人們瞭解藝術、瞭解城市的歷史和人文。因此,展覽對天津城市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此外,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孫振華,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公共藝術委員會主任景育民等領導或專家在開幕式上致辭,蒞臨開幕式的重要嘉賓還有: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王明賢,湖北美術館藝術總監傅中望,《雕塑》雜誌主編朱尚熹,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中心主任、建築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永剛,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文化遺產委員會會長宋偉光等領導及專家。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孫振華致辭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致辭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公共藝術委員會主任景育民致辭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金永偉,天津市規劃局副局長霍兵,中共天津市河西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杜威,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麗君,天津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書平,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郭振山,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共同啟動“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開幕當天,還舉行了一系列公共行為藝術活動,通過公共參與、體驗互動,呈現公共藝術真正走進生活、走近公眾的文化訴求:由城市管理者、藝術家和市民共同參與的《啟航﹒共塑未來》——公共藝術體驗活動將儀式推向高潮,參與者用泥土共同塑造象徵城市未來的理想之舟,表達對天津的美好期冀;《再觸像》——盲人互動藝術體驗活動,兩位視力障礙少年在特邀藝術家李秀勤的作品前,用雙手塑造對生活的心靈感受,做一天藝術家,強化了公共藝術的公共性與人文關懷;《城市書寫》——老年地書活動,作為此次大展的重要公共活動之一,以公共藝術的方式針對中國城市步入老年齡化時期問題,聚焦、關注對當代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社會性倡導。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啟航﹒共塑未來》——公共藝術體驗活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城市書寫》——老年地書活動

開幕當天還舉辦的“公共藝術喚起天津”學術研討會。會議由景育民主持,孫振華擔任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王明賢,《雕塑》雜誌主編朱尚熹,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中心主任、建築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永剛,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文化遺產委員會會長宋偉光,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孔宇航,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郭雅希,著名策展人梁克剛,著名策展人馬得,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王學斌,天津美術學院環境與建築藝術學院副院長龔立君,天津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主任李迅,天津城市規劃學會公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武沛,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公共環境藝術系主任宋益民,天津科技大學公共藝術系主任郭鐵軍等出席研討會併發言。各位專家學者、藝術家代表就“公共藝術與城市在場”“城市文化生態的立體營造”“公共藝術良性發展的機制探討”“跨領域、跨學科、跨媒介公共藝術創新概念的當下意義”等議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當天,大展策展人景育民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天津擁有輝煌的歷史,素有‘中國近代歷史看天津’的歷史地位。當下面對城市發展定位與當代文化現狀之間不匹配,就需要基於本地區深厚歷史文化積澱所造就的獨特格局和麵貌,將公共藝術作為城市創新的方法論,納入社會、生態、人文、歷史多重關係整體性思考。這次展覽的重要價值,首先就在於通過公共藝術喚起對城市文化創新的整體思考,由點帶面聯動激活全城的當代文化基因,最終實現由城市的‘實體空間’營造升級為‘文化場域’的公共性建構,也是展覽的特點與難點。我們應該擺脫公共藝術的‘後城雕’概念,以廣義的公共藝術理念實現對各專業、領域資源的整合,並將公眾納入到城市實踐中,真正意義上實現公眾的社會關懷。這次展覽是公共藝術在天津城市的首度實踐,希望也是未來天津城市文化創新的一次‘啟航’”。

此次展覽依託天津美術館作為城市文化航母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整個城市的文化活力;同時,結合美術館的公眾文化窗口,通過展覽展示和一系列的公眾互動活動、公共教育互動,力求搭建更為廣闊的城市公共文化平臺。這次展覽既是展覽更是活動,不僅是在美術館內生成,更延伸到其他版塊、空間、場域,或是公共活動,力求通過本次活動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和市民對公共藝術的認識與熱情;通過展覽活動發出天津公共藝術各領域的集結號,讓天津業界重新構建公共文化的新思維,以天津方式實踐公共藝術的跨界整合,同時以多樣化的形態、形式,構成社會劇場效應。

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在談到美術館在當代城市文化的作用時,認為:“當代美術館發展,需要公共文化策略的更新,需要納入整個城市文化思考當中。天津美術館作為重要的城市文化窗口,一直以來秉承著‘讓藝術走近大眾’的服務理念,在堅持自身學術定位的同時,積極推廣多元文化普及,實施全民美育的方針。這次公共藝術大展,真正實現了讓藝術走出展館,走向公眾。通過展覽結合公眾互動體驗活動、美術講堂等系列性活動構成一個整體的文化思考,實現對社會大眾的多元關懷,普及公共文化意識,讓美術館成為當代天津公共文化的孵化器。”

學術主持孫振華先生談到展覽與城市的在地聯繫時講道:“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公共藝術的概念在中國流行以來,中國公共藝術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城市甚至鄉村都出現了公共藝術建設的熱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共藝術是隨著中國的城市化興起而發展的。公共藝術對城市的公共空間藝術質量的提高,對市民的審美教育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天津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城市,在現代化的城市崛起過程當中,公共藝術的介入無疑會成為提升城市品質的強大助推。這次大展作為一個契機,不僅匯聚了天津本土的藝術力量,也集合了城市管理者、規劃師、建築師、以及廣大公眾的高度參與,以一種“在地性”關注視角與思考方式,讓藝術迴歸城市本體,發掘、探索、實踐天津城市共性的精神歸屬、價值屬性和文化定位,營建具有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的精神家園。這次展覽以公共藝術的方式推動了整個城市文化品牌生成,對文化轉型期的天津乃至其他城市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與借鑑意義。”

展覽實驗建築板塊負責人、天津市建築設計院院首席總建築師朱鐵麟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一座城市是有靈魂的。城市的靈魂是由其特定的城市性格、文化傳統、情感意志和歷史記憶共同呈現的。建築作為城市中最直觀、最綜合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承載著歷史、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希望。天津經歷六百年發展,形成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多元開放的獨有城市特色。本次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希望以跨界的形式,喚起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城市藝術品質。具體到實驗建築展區,希望以近年來天津建築設計院幾個工程實例的展示,向大家介紹綠色建築、智能建築、裝配式建築、建築信息化技術等未來建築設計的發展方向,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此次“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活動期間,將在天津全市範圍設置多個展區,持續推出一系列公共活動:《啟航﹒共塑未來》——公共藝術體驗活動、《再觸像》——盲人互動藝術體驗活動、《城市書寫——老人地書活動》、《建築模型製作體驗工坊》、 《智慧山》——新城市生活案例、《夢想π》——兒童公益藝術行、《2018京津冀文創+迷客思展》以及《公共藝術喚起天津》——系列公共教育講座,全面激活城市的當代文化,打造真正意義的公共藝術引領城市文化創新的經典案例。展覽及系列活動將持續至10月15日,敬請關注。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參展作品選輯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陳鋼《菩提樹下》 70x80x110cm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董妍妤《Interface》 影像 尺寸可變 拷貝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景育民《樹影》 11x9x7m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李筱謙《大衛》 3D地景藝術 34x9.6米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李迅《歡樂生活》 2x1.6x3.5米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劉金凱《騎上駿馬》 2.5x1x2.5米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龐渤《思》 鐵 500×500×280cm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山峰《智能手機》 70x110x120cm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王立偉《眾生》 210x350x50cm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尹學文《回到童年》 綜合材料 1.5x1x2m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趙生帆《綠色出行》 4.5x1.6x1.35米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鑑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中國﹒天津市首屆公共藝術大展”隆重啟幕

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後):

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鑑藏、牆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書畫寶庫、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聖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私服微信:81095908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於好奇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涯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