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扛不住17級颱風「山竹」,媒體咋呼什麼呢

超強颱風“山竹”來勢洶洶,有人擔心,呵呵,當然也有人高興。媒體早早地就咋呼開了。只是,或許是咋呼得太猛,讓颱風與港珠澳大橋給槓上了。以至於,中國氣象局只好出來闢謠。媒體,怎麼就這樣喜歡咋呼呢?

一般人,希望歲月靜好。但媒體則不然。瞧熱鬧不怕事大,媒體人,其實就是一幫瞧熱鬧的。媒體最盼著出事,最好是出大事。如果天下太平無事,那媒體就要想哭就要撞牆。你想,天下無事,那媒體還怎麼做,媒體人還怎麼活呢?

可是,哪有這麼多的大事呢?於是乎,媒體就養成了咋呼的習性。把小事咋呼成大事,把大事咋呼成天大的事,以此博取公眾的眼球。

可是,媒體咋呼得多了,難免就有顧頭不顧尾的情況,要被公眾抓住辮子,予以無情嘲笑。

比如,某著名大壩,剛建之時,為了強調大壩的防洪能力,媒體就要吹噓“可抵禦萬年一遇的洪水”。呵呵,萬年一遇,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才幾千年呢。那萬年一遇的洪水,誰知道,有歷史記載嗎?後來,修改為“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似乎更靠譜一些。況且,大壩抵禦洪水的能力這麼強,那每年汛期為何還要排放洪水保護大壩呢?公眾不樂意了。最後,就出現了“抵禦洪水不能靠大壩”的說法。這前前後後一對照,幾乎就是自扇耳光啊。

在“山竹”颱風襲來之時,媒體也是盡情咋呼,生怕把颱風的風速說低了,儘量往高說,生怕把把颱風的威力說小了,儘量往大說。生怕別人不重視,生怕別人不關注。

其實,何止是“山竹”颱風,媒體報道颱風,老早就是這樣的習慣。又何止是颱風,報道暴雨、洪水等,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十年一遇都幾乎沒人願說了,這數字太小,沒有震撼力。動不動就是百年一遇,五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恨不得萬年一遇了。

這“山竹”颱風,要掃過港珠澳大橋,人們對大橋能否抗得住颱風十分掛念,就在網絡上搜索港珠澳大橋的有關信息。可是一搜之後,讓人嚇了一跳。原來,港珠澳大橋“可抗16級颱風”,這本來也是很厲害了。可是,現在說“山竹”颱風可是17級呀。這不就說明港珠澳大橋要抗不住“山竹”麼?如何是好?

港珠澳大橋扛不住17級颱風“山竹”,媒體咋呼什麼呢

其實,好辦得很。吹大的“山竹”颱風,再縮小一點就是,中央氣象臺站了來說話,“山竹”颱風已經減弱為15級。呵呵,說好的17級呢?

吹牛不打草稿,難免就要出麻煩。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媒體實事求是地進行報道,這很重要。畢竟,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其實都是媒體,真實性這條基本原則,是做新聞的底線,還是需要堅守的。要不然,媒體還不如改行說相聲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