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氣象科研所開展可可西里地區植被光譜測定工作

省气象科研所开展可可西里地区植被光谱测定工作

圖為科研人員在可可西里地區進行光譜測定工作。

9月上旬,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組織人員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進行植被光譜的測定工作,獲得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各種類型的植被光譜數據近500條。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西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平均海拔超過5000 米,地勢平坦開闊,保存著青藏高原最完整的高原夷平面和密集的、處於不同演替階段的湖泊群,構成了長江源的北部集水區。該地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佈,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墊狀植被也有少量分佈,另外還有高寒荒漠僅分佈在極個別的地區。

本次光譜測定的地區,主要選定在不凍泉到沱沱河一帶,這個區域分佈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主要的建群種有紫花針茅、扇穗茅、青藏苔草、豆科的幾種棘豆、黃芪和曲枝早熟禾等。而高寒草甸主要是以高山蒿草為建群種,並與其它草原群落複合分佈,這類高寒草甸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都比較簡單,水平結構一般較均勻,在坡地處的則呈塊狀或條狀分佈,垂直結構因植物生長低矮且伴生植物個體很少而無明顯的層次分化。該地域有較為豐富的降水量,在部分潮溼的地段有時還有苔蘚植物層片的發育。

在光譜測定過程中,科研人員先後選擇可可西里地區不凍泉到沱沱河一帶不同區域的主要建群種植被類型進行光譜觀測,獲得的植被光譜數據近500條,其中包括紫花針茅、青藏苔草、兔耳草等典型植被類型。由於可可西里高寒、乾旱的嚴酷自然環境限制了大多數植物的生存,這些觀測植被種類雖少,但是種群大、分佈廣,是組成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植被群落的主要內容,因此對這些植被的光譜觀測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可西里地區的高等植物有超過三分之一 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對可可西里地區植被進行光譜測定,並建立光譜庫的工作還是個空白。此次青海氣象部門組織開展光譜測定,並建立初步的典型植被光譜庫,不僅填補了對可可西里地區植被光譜測定工作的空缺,還可以為下一步建立完整的可可西里植被光譜庫及植被類型高光譜精細遙感反演及分類工作提供基礎數據。(蘇文將 張東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