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子,人》高票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

齐鲁网泰安9月27日讯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充分展示我省40年来出版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鲁版图书的影响力,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快建设书香山东,进一步激发出版业改革发展新动能,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评选活动。经过出版社自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最终评出40种优秀鲁版图书。泰安市唯一一本小说《人子,人》高票入选。

小说《人子,人》高票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

愚石小说《人子 人》研讨会

《人子,人》是泰安宁阳县本土作家石玉奎(笔名愚石)历时三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人子,人》,主要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江北第一木偶之称的宁阳木偶作为写作对象,以其中一位传承人孙振文的人生经历作为情节线索,穿越了从1958年到2000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纵横捭阖,情理交织,读后不禁令人为之动容。

小说《人子,人》高票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

获奖作品小说《人子 人》

愚石小说一向笔力沉实,文风畅达,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富有忧患意识和现实关怀,字里行间还往往萦绕一种诗性,可谓情志均衡,相比前作,《人子,人》首先有着更阔大的时空背景,它以宁阳“江北第一木偶”传人孙振文一生的起落为线索,写了一个民间艺人和他命运的故事。愚石以“人子”命名小说,自然是因为北方民间将木偶俗称作“人子”,但我们在孙振文的德令哈岁月中读到了零余与散落的悲情,在他嫉恶好善的眉宇间,在他以戏传人、以戏渡人并借以自渡的求索中见识到一个不无神格的思想境界。小说的题记写到:“这小小的人子儿,的确是个好玩意儿,你让它往东——它绝不去西,你让它打狗——它绝不骂鸡。你可以替它说话——它却演着你所有的悲喜——悲喜……”小说在叙述中形成了从“人子如人”到“人如人子”再到“人子即人,人即人子”的递进,较圆满地对题目中“人子”与“人”的二维关系做了一种螺旋上升的诠释。

小说《人子,人》高票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

作家愚石

先看“人子如人”。小说中的第一部第三节有一幕,孙家班老班主孙培山识破郭敬连和马传旗的诡计,借手里的人子暗讽,其中说到:“孙家班的人子有三根棍,中间这个叫命杆,也叫主杆,它上端与人子的头连着是指挥头的主神经。主杆动与不动,就在表演者的手指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小小的人子,演的是戏,说的是人。”“命杆”这个木偶术语当是此处的文眼,它至少暗示出两点:第一,木偶也是有生命的;第二,木偶戏的冷与热密切关联于人的浮沉荣衰。小说多次写到孙振文苦思技术创新,比如初到大观园时与皮影剧团比试,后来又跟泉州的南派木偶一较雌雄,孙振文以自己超凡的技艺赋予手中的人子鲜活灵动的表现力,又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宁阳人子的薪火传了下去,他视人子如人,在深陷戈壁滩的荒芜岁月,正是人子与楝花支撑着他坚忍地活下去。

再看“人如人子”。就像中国人常用“牵线木偶”来表达一种不由自主的受缚状态,孙振文固然可以凭借娴熟的手法与优美的唱腔赋予人子以人的生气,但在时代大舞台之上,他的命杆却由不得自己做主。

小说《人子,人》高票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40种优秀鲁版图书”

小说创作原型宁阳孙氏木偶

小说中爷爷孙培山预言孙振文的两句话不断回响:“戏里戏外,他总在戏里。”这暗示出了振文此生的人戏不分。说到底,“人子如人”和“人如人子”从不同的方向塑造了他,前者让他勤勉多思,后者让他了悟存在的荒诞和命运的茫然,两者合力之下让他逐渐有了“人子即人,人即人子”的认知。小说的结尾部分初读时令人有错愕之感,毕竟,楝花的突然开口唱戏和夫妇二人以身殉艺的描写太戏剧化了,更何况苦熬数年,好不容易等到柳暗花明,孙振文做这样的生命选择也让人费解。但是反复阅读之后,振文的殉艺之举似乎又是必然的。“人子”到了晚境,也是到了化境。他和楝花排演的最后一出戏是《洛神赋》,这是一个关于神的故事,可又与他们的生活如此相似。借用我们开头对“人子”的理解,这出戏里隐含着从作为木偶的“人子”到作为“神”的“人子”的跃升,而这个跃升的关键是振文和楝花作为“人”的担承。因此,夫妇二人在剧的高潮部分跃入火中,与人子一起在火中燃烧,这与其说是殉身,毋宁说是生命最悲壮也最盛大的完成。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扼紧了人子和自己的“命杆”,再不必被别人所控制。

《人子,人》还意味着对一种文化的乡愁具有强烈自觉意识的书写行为,小说以赵家堂始,以赵家堂终,这种空间的循环即隐含着怀乡的渴慕,孙振文将“人子”置于已然的过去,并预想未来的前景,借此打量故乡的文脉,并在其间镌刻下一个不朽的名字,他和他的人子不但书写了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也复活了汶河水滋养的那块土地的风物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