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優川酒紛紛競逐「國字號」

名优川酒纷纷竞逐“国字号”

名优川酒纷纷竞逐“国字号”

以川酒為代表的濃香型白酒佔據了市場70%左右的產品份額。

名优川酒纷纷竞逐“国字号”

圖為“川酒雲店”位於南京的首家線下店。

9月22日,捨得酒業參與制作的大型詩樂舞《大國芬芳》首場全球巡演在美國舉行,用一場唯美的“詩酒相和”展現華夏酒文化的源遠流長。這再次驗證了“文化”是商業競爭的最高維度。

白酒行業進入2018年下半程,消費升級、格局分化、文化競爭……品牌較量的維度不斷提升。從半年報

來看,整體向好的行業趨勢不變,19家上市白酒企業半年營業總額首度突破千億元,達到1050

億元的規模。五糧液、瀘州老窖、捨得酒業、水井坊4家川酒上市企業跑出了新的加速度,也以各自不同的戰略邏輯切入更高維度的競爭。

川酒+濃香 高位蓄勢,名優酒企集體提振

如果從產量規模來看,中國白酒只有兩種產品——濃香型白酒和非濃香型白酒。中酒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濃香型白酒是中國白酒市場最主流的香型品類,佔據了70%左右的消費規模。中國十八大名酒中,濃香型佔據了13席,而川酒產業則獨佔濃香型半壁江山。從綜合影響力來看,汾酒之下山西再無全國性品牌,茅臺之下貴州再無全國性品牌,而五糧液之下依舊有瀘州老窖、劍南春、捨得等歷史悠久的全國性品牌。

“川酒+濃香”掀起了中國白酒市場這一輪消費升級中不可置疑的主升浪。行業發展的“天時”、名酒企業的“地利”、攜手提振產業的“人和”,給名酒企業提供了絕無僅有的發展紅利。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捨得等知名川酒企業集體發力推動品牌建設,打破產區競爭的天花板,力爭成為白酒“最中國”的代表,站上更大的舞臺。

這樣的舉措與相關的政策相互呼應。白酒是四川的支持產業,今年以來,針對四川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正式吹響“川酒振興”的號角,提出食品飲料打造萬億元產業的目標,包括2020年白酒產業實現3500億元的規模。而實現這些戰略目標的路徑包括:優先發展名優白酒產業、高質量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提升“六朵金花”品牌辨識度和影響力……

自上而下的產業宏觀政策導向,自下而上的企業戰略規劃,在此不謀而合。在合力助推四川白酒產業、名優白酒品牌再上一個新臺階的思路指導之下,一個客觀的共識正在形成——抱團衝擊“國字號”。

競逐“國字號”,川酒產業能級躍遷

目前,川酒中的名優企業早已踏上“國字號”品牌之路。五糧液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增幅指標均超過35%,逐漸向茅臺靠攏,各自在濃香和醬香兩大品類登頂;瀘州老窖收入大幅提升,穩步向著全年目標邁進,並且不斷強調重回“行業前三”的中期戰略目標;捨得酒業1-6月份實現營業收入達到10.18億元,再創新高,而潛在水下的劍南春和郎酒依然以百億元級的營收規模為川酒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客觀數據的背後,蘊涵著富有深意的品牌定位玄機——五糧液“二次創業”順利開局之後劍指“中國酒王”;瀘州老窖強勢發聲“濃香國酒”要上演王者歸來;挾企業改制成功和中華文化復興之“天時地利”的捨得酒業則是低調疾行打造“文化國酒”,劍南春鍾情大唐盛世的詩酒風流,同樣讓人難以忘懷。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企業各自的具體情況來看,這些定位有著審慎的判斷並輔以系統化的運營。

在這場競逐“國字號”的長跑中,名酒企業也紛紛鎖定了各自的戰區。千元價格帶的普五、國窖1573,700元區間的智慧捨得,400元價位的水晶劍南春,醬香第二的青花郎,唯一聚焦中高端的水井坊,各自品牌的頭牌武器成為各自品牌大單品戰略的強力引擎。

文化影響營銷,得文化者得天下市場

白酒作為中國千年文化的載體,相當於葡萄酒之於法國,威士忌之於蘇格蘭,啤酒之於德國,在國家彰顯文化軟實力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競逐“國字號”的過程中,得文化者無疑佔據了巨大的優勢,能夠執行好文化戰略的品牌則擁有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縱觀中國白酒在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歷程,汾酒的一枝獨秀,茅臺、五糧液的交錯領先,劍南春和洋河的座次更替……幾乎都是品牌文化交鋒的結果呈現。當前的白酒行業,以文化為勝負手的較量沒有減弱反而更加的聚焦。一二線名優酒企率先復甦,行業呈現的擠壓式競爭加劇,無疑也是品牌文化的影響力在起作用。

目前,中國高端白酒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了一線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次高端劍南春、郎酒、捨得、洋河的新格局。這些品牌都具備居“國酒”之列而自洽的邏輯——五糧液持續傳達和諧中庸的儒家文化;瀘州老窖鍾情曲水流觴的詩酒情懷;捨得酒業推崇懂“捨得”的中國智慧……這些品牌與文化之間的映射已經逐漸固化在產品之上,對標各自的價值觀擁躉。

“有能力參與‘國字號’競爭是企業強大的直觀表現。”多名業界資深專家強調,這是中國白酒行業最高級別的競爭舞臺。這場競爭關鍵勝負手就是文化營銷,勝在“潤物細無聲”,需要久久為功的堅持。

一瓶酒的故事,可以跨越千萬裡的緯度,香飄世界;也可以穿透時光的厚度,與國同行。但是真正的“國酒”,必須來自於市場和全民的認可。它可以不是最尊貴、最豪華的,但是一定是品質夠好,有文化認同感,並且能夠適合大多數人的消費。如此“得文化 有認同”者必將舟楫相配,乘風破浪,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