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歐EPA:保護主義陰霾催生的「抱團取暖」

日歐EPA:保護主義陰霾催生的“抱團取暖”

當地時間7月17日,日本和歐盟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

7月17日,歐盟和日本在東京簽署了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標誌著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成立,將覆蓋全球6億人口和30%GDP總量。雙方領導人也對EPA寄予厚望,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日歐EPA對於國際貿易而言,是“黑暗中的明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指出,在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EPA是雙方展示對自由貿易的“不可動搖的堅定”支持。

日歐EPA的背景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5月,日本承諾削減非關稅壁壘並逐步開放公共採購市場,向歐盟釋放願啟動自貿協定談判的信號,7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宣佈推動歐日之間的自貿談判。2013年3月,歐日正式啟動自貿區談判。在當時歐盟歷經歐債危機二次震盪探底,日本在“失去二十年”裡徘徊迷茫並向三十而立奔去,新興市場國家則迎來群體性崛起的背景下,日歐啟動自貿區談判的主要動因是深化合作,共同在金融危機和全球化變局下發掘市場潛力和規則塑造力。然而,由於日歐長期以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關係,雙方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規則的巨大差異,以及均將構建對外經貿關係重心放在美國,分別把自貿區談判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關係協定”(TTIP)上,EPA談判進程緩慢。

在“特朗普衝擊”下抱團取暖,是日歐最終加速談判並最終簽署協議的最重要原因。特朗普上臺後,奉行“美國優先”理念,將所有對美存有貿易順差的國家視作“佔美國便宜”,宣佈退出TPP並凍結TTIP談判,歐盟與日本勾勒的貿易格局版圖落空,且面臨了空前強大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兩大發達經濟體,雙方開始重視EPA對於構建自貿規則,鞏固雙方既有全球貿易優勢的作用,甚至追求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2017年7月,歐日雙方在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前夕,就EPA達成原則性協議,顯示了雙方希望向全球展現支持開放貿易的姿態,成為EPA談判的重要助力。2017年12月,日歐宣佈EPA完成除解決投資爭端外的其他談判,再次加快推動的進程。在今年以來,隨著美國就鋼、鋁產品徵收特殊關稅與各國貿易摩擦升級,同時又醞釀汽車關稅,歐日雙方在保護主義壓力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經貿政策協調力度也不斷增大,不僅均參與了在WTO框架下對美國鋼、鋁關稅等措施的申訴,同時推動EPA的政治意願也進一步增強,成為雙方最終簽署EPA的最重要動力。

從經濟意義上來說,EPA對歐日兩個外向型經濟體而言均有一定經濟拉動作用。該協議不僅將逐漸取消歐日貿易間絕大部分產品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同時會相互增加政府採購、服務貿易等領域的相互開放程度,在地理標誌(GI)、網絡數據流動監管標準等領域實現互認,大大提升雙邊貿易的便利性和開放性。歐盟委員會報告顯示,2017年歐日貨物貿易額為1293億歐元,佔歐盟對外貿易的3.5%,日本為歐盟第六大貿易伙伴,歐盟則是日本第三大貿易伙伴。歐盟預計EPA的完全落實將在2035年前為歐盟額外貢獻0.14%的GDP,對日出口增加130億歐元。日本外務省則預計,EPA將幫助日本GDP提升近1%,創造29萬個就業崗位。同時,EPA還將被日本渲染成“安倍經濟學”的重要支柱。在“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中,日本政府更多依靠積極財政政策和央行的超常規貨幣創造,結構改革成效不彰。而日本輿論普遍認為,EPA是“安倍經濟學”結構改革的重要成果,幫助安倍在經濟治理上達到“以外促內”的目的。

日歐EPA:保護主義陰霾催生的“抱團取暖”

當地時間7月17日,日本和歐盟簽署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

對於歐日雙方的經濟體量及在對方對外貿易中的比重而言,EPA對經濟和貿易的直接拉動作用並不明顯,然而從全球貿易規則和版圖重構來看,EPA卻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EPA在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經濟體之間建立了自貿區,雙方在全球貿易總量中達到40%,歐日之間的規則標準對接及互認,不僅是貿易便利化的成果,帶動了雙方相互間的貿易與投資,同時也將影響其他國家間的貿易與投資。正如蘇珊·斯特蘭奇所言,市場和規則是國際政治經濟中的重要權力。歐日雙方通過EPA對於勞工、環保、產品標準等方面的規則塑造和整合,要求任何希望在這兩大市場中分一杯羹的經濟體須向這些條款看齊,雙方本土企業則在這種過程中鞏固了既有競爭力。而歐盟早在2015年版的貿易政策文件中提出,要以自貿協定作為歐盟價值觀、規則、標準對外擴大影響力的抓手,構建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更少,但規則、標準更為完善的新全球貿易格局。同時,由於WTO多哈回合談判進程裹足不前,全球自貿區建設和區域合作的此起彼伏,事實上代表著雙邊和區域合作對多邊機制的解構,同時也是對各經濟體之間的制度梳理和整合,為迎來新的全球貿易規則體系鋪路。而作為目前全球最大也是標準規則影響最深遠的自貿協定,EPA以雙邊合作引領多邊合作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很可能將成為歐日雙方未來推進自貿談判的重要參考模板。

因此,EPA也將對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21世紀,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主要大國紛紛增加投入,以加強與地區國家的經貿聯繫。對於日本而言,亞太更是其對外經貿關係的基石,從其在美國退出TPP後繼續竭力維持,推動剩餘十國達成“全面且先進的TPP”(CPTTP)就可見一斑。而隨著EPA的簽署,日本不僅基本完成了一體兩翼的自貿區佈局,同時整體上維護著發達國家產業優勢規則框架,也為“後特朗普時代”美國重新迴歸TPP或發達國家主導的經貿規則佈局留下了活口,在東西兩側均開拓了一定的貿易自由化空間。歐盟在近年來經貿和對外關係文件中,也不斷強調在亞太地區推進自貿區(FTA)戰略的重要性,目前歐盟與韓國已經簽署FTA,與越南、新加坡等FTA談判已經完成,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的FTA談判則剛剛啟動,而歐日EPA的簽署則讓歐盟在未來的FTA談判中更具規則塑造力。同時,歐盟也通過EPA搭建的規則模板,為“美國迴歸”而提前佈局。7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赴美與特朗普商討美歐經貿問題,在雙方發表的聯合公報中,提出美歐要為構建零貿易壁壘的自由貿易關係而共同努力,甚至有意推動TTIP談判解凍,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經貿衝突的同時,構建新時代的跨大西洋經貿規則框架。在推動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機制改革上,美歐之間也展現出加強溝通、尋求合作的意願。而EPA作為既有高標準經貿規則模板,無論是對未來美歐或美日的雙邊談判,還是在CPTTP甚至WTO的深入塑造中,都將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日歐EPA:保護主義陰霾催生的“抱團取暖”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7月25日與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達成旨在避免跨大西洋貿易戰的協議

歐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在遭遇美國保護主義衝擊的背景下,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雙邊、小多邊乃至與美溝通協調等層面多頭下注,維護自身利益,在全球經貿格局和規則將變未變之際,加緊戰略佈局以贏取先機。而中國作為多邊主義貿易規則下的主要受益方,也應在運籌好與美國經貿博弈的同時,加強與日、歐等主要貿易伙伴的政策溝通,在WTO規則重構的進程中維護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理利益,同時加快推動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雙多邊貿易與投資協定的談判進程,在當前各主要經濟體以雙邊、小多邊合作影響大多邊合作的大趨勢下謀求戰略主動。

(作者: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