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北京,我們的首都。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舉。很多民國時期留下來的文物都流落人間,再加上戰爭,各種強國的掠奪更加加重了我們文物的流失。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而基本大件的文物都有故宮博物館等國家單位進行了收取還有保護,例如當時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的捐贈給故宮博物館的張包括西晉陸機《平復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唐李白《上陽臺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頫《千字文》等。可以說這些文物放在今天可以說已經是天價了。不過那時候張伯駒先生還是選擇捐獻給新成立的中國,給我們的故宮積累下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積蘊。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原北京琉璃廠

雖然大家(大作家)還有有名的文物都得到了保護,不過有很多清朝的,明朝的,元朝的,平常百姓用的瓷器,還有各種瓶瓶罐罐,還有生活的物品那時候都流傳在了民間。而因為經歷過10年的浩劫,這些文物基本上是無人問津的有些人收藏只是從內心的喜歡這些藝術。

而這些人中有一個人到了現在就很出名,那就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馬未都出生在北京,土生土長北京人。上山下鄉過,因為從小是在空軍部隊大院長大,所以從小成長環境還好。後來又去到報社工作。

他說他在報社工作的時候正式他的所有收藏之路的開始。1980年~1990年這10年這些古董和文物幾乎是不值錢的,也沒有市場,除了老外會買以外,我們國人幾乎沒人去問。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馬未都和文物專家王世襄

但是馬未都卻是真的喜歡,沒事就走街串巷的去到處淘這些珍品。因為那時候有很多抄家下來的很多珍品,而因為抄家了,所以全部都是幾塊錢變賣。馬未都回憶自己從一個清華教授手上收到一個紫檀木寫字桌,就5塊錢,放到現在應該是幾十萬的價格了。

為了能看到自己心愛的這些老古董,馬未都經常沒事就到處打聽誰家有這些東西,有一次他聽說那家有一些藏品,然後他就去幫人家搬煤球,以前老北京很多人都是燒煤球,所以搬煤球就是個體力活。他幫人家搬煤球,搬完後就看見人家家家裡有一個瓷器,那是真喜歡,就是左摸右摸,然後一直盯著看,眼睛從未離開過。老先生看他那樣就問“你很喜歡這個罐子”,他說“是的,非常喜歡”。然後人家看人家小夥這喜歡,又幫自己幹活,就說那就送給你吧。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明代宣德年間笠式碗

當時就把馬爺給熱壞了,得到允許後拿著東西就跑。他說因為就怕人家後悔,所以就拿著道完謝就走了。馬未都說現在最怕的就是遇到這些人的後代,怕說我爹那時候一不小心送的東西能不能還我。

那時候的北京除了這些愛收藏的家裡有這些東西以外,在阜成門擺攤賣面的小鋪上都有。因為他們幾代都是擺攤,而那時候皇家的東西早就流落民間。而馬未都說每次去他們那吃麵,都不為吃麵,為的就是看那個盛面的碗。面一上首先就端起來看碗後面的字,因為每個年代對於自己的瓷器等都有自己的印記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老北京麵攤

一看是個官窯的碗,但是人家老闆不賣,老闆說都靠著生活,你買了,我吃什麼。馬爺表示那時候也不夠鬼,都不懂說給你買個新的。人家不願意也就灰溜溜的走了。

而那時候因為這樣的東西無人問津沒有市場,所以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假貨,最多就是晚晴和清初這樣的區別(那個年代真好,沒有假貨)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北京老胡同

而那時候的北京城這樣的東西有很多都是藥鋪收藏著,我們第一份甲骨文的文物就是在藥鋪裡發現的。

有些人因為喜歡這些就會走街串巷的去找這些文物,其中通縣,也就是現在的通州地區,尤為多。因為其實通州在歷史上稱為“北通”,江蘇有個南通與這相對稱。而通州有一個通惠河漕運碼頭就是京杭大運河北京段商人們卸貨的地方。從南方的貨物經由京杭大運河運抵北京城,會在通州東便門大通橋通惠河漕運碼頭這個地方,卸貨。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1860~1880年間東便門大通橋通惠河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東便門大通橋通惠河漕運碼頭

而南來北往,來這裡這生意的人,會運來一船的貨物,然後在這邊卸貨賣,但是如果賣到最後,還剩一兩件無法賣出去,要麼會滯留在這邊要麼就會在這邊賤賣掉。所以通州這個地方遺留下了很多古物件。

除了這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外,那時候還有信託商店,信託商店當時很多都是賣給老外的一些物件,當然,如果你有外匯券你也可以購買。馬未都回憶說自己那時候因為要結婚所以口袋裡有個千把塊錢準備買彩色電視機,那時候老北京結婚的大三件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80年代結婚賬單

而馬未都因為沒事就去信託商店溜達,然後看到了一個掛屏,工作人員跟他說這個是好東西,上面都鑑定過了,那時候的報價是2000元外匯券,那時候外國的錢來到國內會兌換成一個外匯券,差不多1塊的美元兌到2塊多人民幣,那這個物件差不多要4000人民幣。

但是工作人員因為跟他熟絡了,看他也真喜歡就和他說,這個上頭鑑定過了,是一個文物,不允許帶出國,所以就不用外匯券購買了,現在只要2000人民幣。對於那時候的馬未都來說還是有些貴,然後工作人員又告訴他說,過一段時間有活動,給你打個8折,1600塊賣給你。這剛好是臺彩色電視機的價格。所以馬未都最後用買彩電的1600塊買了這個掛屏,高高興興的騎著自行車回家了。那時候的1600可以相當於現在的160萬人民幣了。

80年代北京遍地是寶,古董白菜價,替人搬煤球就能得到清朝瓷器

可以說那時候的北京遍地是寶,除了這個掛屏比較貴以外,馬未都表示自己的很多東西前期都是通過幾塊錢夠得,那時候自己的工資大概是幾十塊。然後還有就是幫別人做活得到的。

但是那時候沒有市場,也就沒有價錢,有的只有那些人真的喜歡這些老物件。對於這個可以去看電視劇《琉璃廠傳奇》裡面有更多的記載。

今天與大家分享了老北京的一些關於古玩的小故事,對於這樣的歷史,你是否會覺得,哎想當年了呢。一起聊聊您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