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通证经济的本质与落地路径

我们所定义的“币改”就是推动大量传统的项目、传统的生产关系完成通证经济的改造。区块链的技术我们都知道,它是从两个方面推动人类大规模的群体协作,一方面,通过分布式账本,降低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本;另一方面,引入Token这样一个激励媒介,让每一个参与创造价值的角色都能够公平地分享价值,这样的话得到一个很有效的参与的动力。这两方面可以推动我们进一步的协作。传统的组织结合区块链,其实是有不同的角度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的模式和区块链思维三种角度。我看到很多朋友提到他们的项目是怎么样加密、怎么样安全,或者怎么样可追溯,这更多是从技术角度展开;我们讲的通证经济指的是模式层面,所以,我后面会重点从区块链的模式层面展开。这里面就得引入到通证,通证是可加密的数字化的权益证明,归根结底它是一个数字化的权益证明,或者说它就是一张凭证、一张会员卡,这张会员卡它里面有什么样的权益,取决于发行这张卡的人赋予它什么权益。你赋予它消费权、使用权,你凭着这个卡,就能到门店里换取东西;你赋予它分红权,你凭着这个卡,就能够定期地去分享它的利润。你赋予它什么样的权益,它就有什么样的权益。所以当我们去看一个区块链通证项目的时候,你要首先看它到底锚定什么样的价值;但是很多之前的空气币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他自己也不清楚它的通证是什么样的一个价值。通证被引入之后扮演了两种角色,一个是价值互联网的价值载体,一个是大规模群体协作的激励媒介。这里面的价值有两类,一类是区块链世界原生的数字资产,一类就是我们需要把线下大量的资产数字化,映射Token,然后在价值互联网这个网络当中高效地流动起来。通证就是这样一个流动的媒介,你没有把它映射成通证,你没有一个流动的载体,所以这个资产是很难去有效地切分和流转的,所以它是一个价值的载体。第二个,我们刚才讲到,它是一个激励媒介,通过通证让每个人去领任务,然后给他一个回报,这个回报的媒体就是通证。所以Token我们给它翻译成通证。那什么是通证经济呢?就是把通证用起来的一种经济范式。它指向的也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一个是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组织,价值互联网其实指向的是金融体系,分布式协作指向的是组织形态。所以都说区块链重塑我们原来的生产关系,具像化来讲,生产关系一个是体现在金融维度,一个是体现在组织维度。我们一个个展开一下。第一个,基于通证的价值互联网,它会重塑传统的金融中介。也有人给金融中介这个概念做过定义,它其实包含了两个系统,一个是货币系统,一个是非货币的金融中介。那为什么会产生金融中介?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很难去产生有效的价值流转,我不相信你,我凭什么把钱给到你呢?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第三方,通过一个金融中介去完成价值有效流转。货币体系是最典型的金融中介,你拿物品可能换不来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你还不如给我一个标准化的交易媒介,给我货币,我拿着货币去交易我想要的东西,所以货币就是一种金融中介。非货币体系的金融中介,我们的银行、我们的PE、VC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金融中介。那么区块链干吗呢?区块链就是要逐渐地改变传统金融中介的这样一个运行机制。在传统的金融体系,我们经常讲到一个词叫资产证券化,很多的地产公司,万达、苏宁会把预期的收益打包变成资产,然后去发行,去流转开来,让更多人去投资这样一个资产。在原来的资产流动的环境当中,因为没有那么高效的信息化、没有那么多人来参与,所以它的流动效率也不够高。但是在今天,一旦我们这些资产都映射成通证,在一个价值互联网去流转的时候,我们认为通证就是资产证券化的高阶版本,而证券化的核心就在于它的流动能力,我们调动未来的钱、调动别人的钱去支持我们自己当下的事业,它的流动能力越强,就证明它这样一个金融的能力就更强。我们刚才讲到了通证的核心能力就在于它的流动能力,通证通证,不通就不能证,所以流动能力是通证的核心。通证跟之前的有流动能力的媒介的区别,就是通证不可篡改、无限分割、高速流转、智能分账。比如说最近的交易所FCoin推出了FT,这个FT你用原来的资产属性去对比,它就是股票。但是通证化的股票和传统意义上的股票区别在哪里?这是一点,不可篡改、无限分割、高速流转、智能分账,因为原来没有见到哪一个公司的分红,它分的是收入,而不是利润,它的收入的分享没有这么及时、这么高效的,没有这么刺激的。所以它对于人的激励行为威力就不太一样,这是通证的一个核心价值,它的流动能力。当它流动到终极意义上的形态的时候,我刚才的观点里面讲到资产货币化。资产通证化会走向终极,走向终极又是资产货币化,货币这个单词英文叫currency,currency的本意就是流动、流通的意思,就是当一种物品它的流动能力像货币一样,能够被更多数人去接受的话,那它就有了货币的属性。我们认为未来当通证经济被用起来的时候,每个个体、每个生产者、劳动者,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生产力、劳动力,基于自己的信用去发行通证,然后让这些信用和信用、通证和通证在价值互联网里面去点对点的、去中介的、去高效流转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高阶版本的以物易物。所以在这种价值互联网模型当中,我们认为它是可以不需要货币的。如果那时候需要货币,可能它更多扮演的价值尺度的功能,就是用它来定个价,去完成通证和通证之间的点对点的互换,这是我们畅想的未来一个特别理想的模型,但是在短期内还做不到,只能在局部的领域去做到。但是我们认为,只有当我们的资产能够像水一样高效流动的时候,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流转的摩擦系数才是最小的,才是最有利于我们的价值创造效率的。当资产通证化之后,我们认为它带来的是金融平权。传统的信息互联网带来的是人人都是自媒体,把媒介能力赋予到每一个人,但我们认为通证经济所带来的叫做人人都是银行,把银行的金融能力通过通证的方式赋予到了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生产力单元,这是我们认为特别核心的一点。生产关系改变的第二点,就是基于通证的分布式协作,它改变的是组织形态。我们人类走到今天,我们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几次大的变化,其中几百年前的股份制公司制这样一个模型,跟我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推动人类文明大大的进化过程,公司制是人类社会非常伟大的制度创新。然后当公司制这个模型带着我们社会走向更加高度的组织化的时候,它也会带来贫富悬殊。这个很典型,现在的股份制公司所带来的模型,因为是要收取利润的,利润就是甲乙方压榨、压缩的关系,所以它就会让我们的商业走向垄断,因为只有垄断才能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然后再叠加互联网,互联网让我们当前的商业更加中心化,阿里、腾讯、京东这些平台型的公司垄断能力更强,在古典互联网领域已经扼制了很多创新,最后都卖给阿里、京东或者腾讯。但是这种现象好不好呢?我们认为这是不好的、不合理的,这是有碍创新的,所以我们要反垄断。在一百多年前,罗斯福从政的时候,就做出了反垄断的一些举措。当时像摩根这样的家族掌握了钢铁、石油这些大的产业,他们想组建一个超级托拉斯公司,全国甚至全球都只有我这一家联合体。当时罗斯福认为,如果任由这种计划达成,这是一个特别垄断的做法,社会的财富将会集中在这些摩根、洛克菲勒这些家族当中,他说这个将会摧毁美国人特别珍视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价值观。所以他的做法就是给拆掉,不允许垄断发生。那么一百多年后到今天,古典互联网时代已经诞生了一批垄断型的平台,那这些平台我们到底要不要去改变呢?肯定是需要去改变的。但是我们有能力去改变吗?如果没有区块链,可能我们的能力还是薄弱一些;但是有了区块链,信息互联网叠加价值互联网,它可以为个体赋能,让我们个体更加有能力,让我们个体连接起来,重新塑造我们组织协作的模型,让我们看到了一点点曙光。区块链会去掉传统组织链接的这种交易模型,建立基于人和人链接的交易模型,最后形成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协作形态将会由原来的股份制公司往前进一步进化,进化到区块链社群。当然这个区块链社群如果你非得叫它公司,它也只是一个名称上的延续,但是它是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的。首先组织边界就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原来公司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的,我们通过八小时的工作制,我们通过封闭的办公室,我们通过严密的雇佣合同来界定,这是组织内部,那是组织外部。但是现在我们看看这些比特币的社区,这些EOS的社区,大家都在为这个社区创造价值、分享到了价值,这就不是一种公司制的协作形式。而张五常讲的这个企业的契约理论,一个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连结,就是一系列合同的连结。那么一个交易行为发生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取决于哪一个契约体系更加高效。我们套用到区块链也是一样的,区块链协议层不都是契约、都是合同吗?那如果我们基于社群协作这套契约体系,比原来公司的这套契约体系更加高效的话,那么新的契约体系就会替代旧的契约体系,所以就会形成新的组织边界。第二个,激励媒介也不一样,原来我们是通过股权,现在我们通过流动能力更加强的通证来作为激励媒介。第三个,分配方式也是发生变化的,原来是按资分配,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批判的,就是这些资本家出钱的人,但劳动者领的都是工资,资本家要追求剩余价值,要分享利润。这个模型在历史上都是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的,因为工业革命那么多的设备需要采购,没钱怎么行呢?但是走到今天很多的行业,像我们这些开源社区,以知识经济为主的项目,都是人作为核心的生产要素,那么我们的分配就不是单纯的按资分配,而是按劳分配,每个创造价值的角色都应该公平地去分享价值,所以它的分配方式也发生变化了,而分享价值的媒介就是通证。最近我们推动币改,其实就是推动一批传统的项目打造成一个新型的组织形态,这个新型的组织形态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BTC经济体,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我们认为每一个区块链组织都应该打造成一个BTC经济体,每一个传统的企业或者是传统的项目,都应该朝着BTC经济体的方向去进化。它是三个关键的单词,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内涵。它有四个典型的特征,去中介化、社区共治、C2B和价值共享。去中介是区块链特别核心的一点,但是我们很多的时候可能更加关注另外一个词,叫去中心,没有关注去中介。去中介是特别核心的一点,我们原来的社会有大量的中介,这些中介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些中介可以为你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了大量的信用中介、金融中介甚至产业中介。那么区块链可以让我们点对点进行更加高效的价值流转和协作的话,那就意味着原来的很多中介都会被改变。举个例子,我们原来服务比较多的消费品行业的客户,在原来这样一个产业协作当中,是我不知道用户在哪儿,所以我得根据我的调研、我的预测去生产产品;我需要融资,到银行8-10个点的资金成本;我找PE、VC,20%的资金成本,我得把这些钱拿到我的手上。然后我又不知道我的客户在哪儿,那怎么办呢?我要去投广告,告诉别人我在卖这个产品;我要去找经销商、找代理渠道,我要去分销、布局门店,所以产生了大量的营销成本、广告成本、渠道成本。我刚才讲到,你不知道用户需求有多少,你要提前生产,这就意味着你会产生库存成本。你还要把这样一个很庞大的组织给架构起来,又需要有一堆人帮你管,这是管理成本。在原来的产业协作结构当中,这些成本都是合理的,因为你需要有人干这些事。但是我们认为,在区块链时代,这些成本都将会被认为不合理,都将会被改造,因为这些都是中介。如果这些中介有新的替代物的话,它就会马上改变。比如说我们的钱原来是来自于那么多的金融机构,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从消费者手中把钱拿过来?如果我们能直接从消费者手中直接拿过来,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拿到了资金,还意味着我们拿到了订单。当我们拿到订单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再有那么多的库存成本,也不需要再有那么多的营销成本,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管理成本。所以成本结构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那些成本都会反过来变成利润,重新分配给这个价值协作网络当中的参与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是它特别核心的一点,去中介,去了金融中介,去了产业中介,让我们协作的效率更高;再通俗一点,让我们GDP的规模更大,让我们GDP创造的效率更高。这是它特别核心的一点,就是去中介化。原来是信息互联网,我们只能做到我们彼此认识,彼此信息流通,但是没有办法信任,我凭什么把我的钱提前给你,你拿了钱跑路了怎么办?但是区块链落地的之后,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能够得到解决,所以就能够产生这样的协作。第二个是社区共治,就是给我们这个社区生态创造价值的角色,不局限于我们内部的员工。像前两天上市的小米,米粉在他创业的过程当中,给他创造了非常大的价值,所以雷军当时也讲了,因为米粉所以小米。但是小米上市这么高的市值,跟米粉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原来它就不是一个社区型的模型;那有了通证,每个角色都基于通证进行协作,所以它是一个社区共治的逻辑。第三个是C2B,其实我刚才也讲到了,能不能先有用户、先有需求、先有订单,再有生产,实现按需分配。第四个是价值共享,这个我们前面也讲到了,原来按资分配;现在叫全要素资本主义,原来只是货币资本主义,就是我们基于钱去进行分配。但是现在全要素资本资本主义,就意味着除了货币这种生产要素,你这些劳动者,甚至你未来的这些机器,都应该分享对应的价值。所以我们经常讲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区块链指引我们走向共产主义,这个不是空穴来风,是真的有这种可能。所以未来我们希望进化的方向,就是共有、共治、共享这么一个方向。所以BTC经济体本质就是打造利益共同体,这是我们现在的主流。我们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就是一个区块链的社区经济体吗?没有区块链、没有通证,这个命运共同体也不是太好建立。当我们设计通证经济系统的时候,设计BTC经济体的时候有很多细节,比如说通证属性必须解耦,因为你的通证属性,这里面有货币属性、有激励属性、有治理属性,一定要把它分开看待。因为很多时候如果你混在一起,你是没法去调和它的稳定属性和成长属性的。第二个,社群共识必须分类,投资人的共识、使用者的共识、治理者的共识,这都是不同的共同体系。如果融在一起,那么多炒币的人不可能变成社区的治理者,他们对于社区没有忠诚度、没有共识,他们有下一个炒币的地方就跑了,那你的社区共识就没有形成,所以社区共识也必须分类。第三个,我们虽然是在推动币改,但是更大的意义上是我们希望这些有存量用户、有产业资源的项目,能够打造产业新城,而不是去做旧城改造,因为旧城改造确实不太容易。我之前一直是做传统的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咨询,这个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更加希望有资源的共同去推动产业新城,去做新的项目。传统组织进化到这样一个通证经济系统,BTC经济体的几个关键的动作:第一,打造公开可信的产业公共账本;第二,设计去中介的产业共赢组织系统;第三个,打造用户驱动的价值创造机制;第四个,打造智能化的产业协作网络。我讲这些观点可能更加针对的都是那些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一定的用户资源的这种古典项目,这些项目如果去嫁接区块链、嫁接通证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去发力,这是几个关键点。最后我们刚才所提到的BTC经济体,它其实本质上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Blockchain它代表的是公开、可信,所以最近我们会经常传递出一个观点,叫通证第一、区块链第二,区块链是手段不是目的,去中心化也是手段不是目的,去中心化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够形成可信,我们达成可信是目的。如果在古典的这样一个协作当中,我们有非去中心化的方式,有相对中心化的方式能够实现可信,我们通过账本公开、通过定期审计等等,我们能够实现这些,那就意味着它是可以运行通证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可信的手段。当然如果嫁接到区块链上更好,这样的话我们的可信就更容易被人接受。第二个,Token-economy,它讲的是两点,第一个是对去中介的思考,第二个是对公平激励的思考。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原来的组织当中有哪些角色,他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但是他并没有公平地去分享价值,这些人我们拎出来,我们去重新激励。但是我们不要去搞大锅饭、平均主义,因为有些项目是对等网络,人和人之间创造价值的权重是相对匹配、相对一致的,比如说分布式记账,或者是共享经济的模型。但是有些项目不是对等网络,而是权重网络,有些人他就是创造了80%的价值,你非得给创造80%价值的人分配20%的利益,那他会不同意的,所以那就是不公平。所以你要清晰地意识到,在你这个网络当中各个角色之间的贡献权重,基于大家的权重进行一个分配,所以我们讲的是公平,不等于平均。第三个,Community,共创、共赢,它强调的是社群化的这种思维方式,你怎么去对待你的上下游,对待你的员工。原来都是单向的、甲乙方的零和博弈的这种模型;我们希望我们引入通证、引入共创的这样一种机制,每个人都基于通证去分享未来的价值,这样我们去掉了零和博弈的模型。有了这种思维,其实在原来的股权结构的组织当中,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改变和改善,如果未来的技术成熟、市场成熟、政策成熟,可能通证经济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