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們對「玉石」愛好的異同

中國人喜好玉石製作的首飾,這在世界中也算是獨樹一幟。西方國家的傳統首飾大多采用寶石和金銀作為材料,即使現代也很少見到西方人制作玉石首飾。玉石首飾之所以受歡迎自然與玉石本身的文化息息相關,但作為首飾的一種,比起其他材質的首飾,玉石首飾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玉石首飾為何獨領風騷成為首飾之首,受人青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玉石首飾的材質優良。中國地大物博,玉石種類繁多,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玉石都可以做成首飾,首飾有自己的分類。最著名的是雲南的玉石,雲南盛產翡翠,常見的有老坑種翡翠和冰種翡翠,較為少見的還有紫色的紫羅蘭翡翠,它們都以清瑩純淨的特質為名。除了最負盛名的雲南玉石之外,中國還有十大玉石種類,分別是新疆的和田玉、帕山玉、南陽玉、藍田玉、密縣玉、京白玉、綠松石、祁連玉、崑崙玉和九龍碧玉。“藍田日暖玉生煙”便是說的十大玉石之一的藍田玉。而玉石首飾成為中國獨有的一種首飾,因為它還具有獨特的篆刻技術。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雖然很多玉料質量較高不需要經過太多的雕琢,然而這類型的玉石往往價格較高而難以走進市井街頭,玉雕行業應運而生。通常玉雕師會富裕玉石的紋飾造型以其特定的含義,大部分以文字形式雕刻在玉石上,或吉祥、或避邪、或祝福、或賀壽、或大富大貴,這些首飾其製作過程都要經過鋸割、琢磨、拋光、上蠟這些工序,經過精心設計和精湛的加工,使每件飾品都神形兼備,流光溢彩,獨具魅力,同時價格合理,能讓喜愛玉石的人們愛不釋手,至今保存尚好的一些古代的玉石首飾,大多都是用玉石打造琢磨而成的。

中西方人們對“玉石”愛好的異同

古羅馬哲學家普林尼曾說過:“在寶石微小的空間裡,包含了整個大自然。僅一顆寶石就足以表現天地萬物之優美。”與中國的玉石文化相對,西方也有寶石文化,其歷史之悠久不亞於玉石文化。有資料顯示,至少在舊石器時期(公元前25000—前12000年),非洲、中東等地的人們就已經用貝殼、骨塊、牙齒和卵石來裝飾自己。最初人們所用的是顏色明亮、圖案美觀的礦物,在裝飾寶石的技術出現後,人們開始選擇使用不透明和較軟的寶石並對其加工製成首飾。後來,隨著寶石切割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其他較硬寶石。同為相對較硬的石英的瑪瑙和巖晶珠,在公元前7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ialia)的嘉漠(Jarm。)就非常流行了。嚴格來說,寶石是包含玉石在內的石料,但是西方的寶石首飾卻鮮少出現。儘管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都有玉石產地,但西方人卻更加鍾愛色彩繽紛的寶石。因此,西方的寶石文化和玉石文化截然不同。伏爾泰在《老實人》中對黃金國的寶石有過這樣的描述:“他們玩的石片大又圓,光芒四射;顏色有黃的,有紅的、有綠的。”這兩句描述反映了西方人對寶石的喜愛注重形形態,他們熱愛五彩繽紛、能折射光線的明亮的鑽石,因為這些寶石張揚豔麗,體現客觀上的美感。東方人則更加註重內涵,比起能折射光線的美麗寶石,中國人更喜歡有溫潤之光、色彩樸實的玉石。西方的寶石文化反映出西方人追求自由、外向大方、熱情奔放的特點;中國的玉石文化則反映出中國人注重禮節、含蓄內斂、性情溫和。寶石在西方人的眼中是財富、是美麗,例如鑽石代表西方人對永恆的感情的追求。玉石在東方人眼中,是財富、是美麗,例如玉瓊代表著東方人對神秘力量的嚮往;蘊育著東西方各自的珠寶文化,東西兩方各自的珠寶文化既對立又統一,它們都展現了西方和東方人各自的審美追求和傳統文化。如今,由於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中國人的思想形態和審美水平也發生了變化。追求自由、熱情大方也成為了現代的一些中國人的特點,許多國人也開始收藏寶石。儘管中國的玉石收藏熱度並沒有減退,但是能夠看出中國玉石行業背後的危機。可以說,中國的玉石發展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