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距離到這剛剛好

導語:所謂代溝,不過是孩子走得太快,父母卻原地不動。

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你最近遇到了一個覺得投緣的朋友。最初你們都客氣相對,深入瞭解後覺得相見恨晚,於是每天一起上下學,一起食堂吃飯,如漆如膠地視對方為最好的朋友。你們對彼此無話不說,毫無保留。直到某一天,ta忘記了等你一起吃飯,忘了放學要和你一起走,某一天你又看見ta和一個自己不太喜歡的人說說笑笑,你開始覺得ta變了,你覺得ta是不是“移情別戀”…你找ta理論為什麼ta沒等你一起吃飯,為什麼ta要和你不喜歡的人說話。ta覺得你莫名其妙,於是生氣地告訴你,ta不想再和你做朋友。於是,你們的友誼就像蒲公英一樣,一陣風吹來,便散了…


我們的距離到這剛剛好


此後,你們便保持著距離,回到從前普通同學的樣子。而你一直都沒明白為什麼你們的友誼說散就散,為什麼ta說變就變。直到又過了一段時間,你們偶然在學校碰到,相互打了招呼,沒有從前那麼親密,但也好像並不陌生。隔天,ta給你帶了零食,你們閒聊了幾句,好像冰釋前嫌了一樣。你漸漸發覺,不膩在一起的這段日子裡,你想到了ta的很多優點:善解人意、總是給周圍人帶來歡笑、會替別人著想…你漸漸明白,ta只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私有物品,過於想要佔有,對ta來說只會是一種束縛。


我們的距離到這剛剛好


刺蝟效應——距離產生美,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有這樣一則寓言:在寒冷的冬天裡,兩隻刺蝟需要相互依偎著取暖,一開始由於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後來他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相互之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

而在人際交往中,刺蝟效應又喻指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對方的美好。


我們的距離到這剛剛好


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它像一個無形的“氣泡”,為我們劃出了一定的“領域”。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我們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厭煩。另一方面,過於形影不離的關係往往會更容易放大對方的缺點,忽略那些原本有的優點。好的關係往往都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應該給對方留足心理空間,偶爾的吐露心聲和相互關心足矣。有距離感的社交才不會有負擔,才會讓人覺得舒服自在。


我們的距離到這剛剛好


匆匆又是一夏,在這似火的驕陽和充滿西瓜味的夏天裡,有人實現了象牙塔夢想,與青春裡的人兒匆匆揮別,有人還在掙扎不放棄地為理想奮鬥。新學期,願你們更懂珍惜,珍惜身邊人,珍惜時間。往後的日子,格蕾斯小姐姐依舊在這裡,陪著你們。


我們的距離到這剛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