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安卓手機上,每個軟體都要讀取聯繫人信息?會洩露個人隱私嗎?

biubiu叉會兒腰


感謝您的閱讀!

這段時間,我經常會收到很多推銷商鋪,小額貸款的電話,也經常會收到很多莫名奇妙的短信。我豁然驚覺,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是什麼導致我的個人隱私被洩露?

經常收到垃圾短信:

經常接到的電話:



2018年,有市民報警,稱自己的微博賬號經常關注一些陌生賬號,QQ經常收到加一些陌生群號,而自己也經常收到一些垃圾短信。

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麼,是怎麼導致的呢?這些不法分子將一些流氓程序編寫到一些APP中,通過竊取用戶cookie、訪問記錄等關鍵數據來形成盜取用戶隱私。同時,他們會通過竊取一些比如微信,QQ,貼吧,微博等APP的一些用戶數據來獲取利益!

當然不僅僅安卓手機,蘋果手機在你第一次下載App的時候,也會出現很多比如定位權限,通知權限等提示。

而在微信或者QQ,支付寶這樣巨頭APP上,甚至要求讀取聯繫人權限,這是將我們個人信息完全披露在這些大公司面前,這也給很多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當然,對於很多正規的APP廠商,它們的目的不是竊取用戶數據,而且它們都會提示,但是在你日常使用時,哪有那麼仔細的點“取消”呢?

而且,有些安卓APP如果你讓它獲取你的信息,你就不能使用它的APP!

所以,為了用戶安全,希望大家不要手速太快,同時也希望這些APP不要去做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


LeoGo科技


根據北京晨報之前發表的《手機APP濫用隱私權限普遍 上網幾乎等同於“裸奔”》文章顯示,大部分開發企業表示,App要讀取通訊和軟件信息是為了能通過驗證碼避免用戶重複註冊,和起到推薦作用。

不過,如果用戶真的把所有權限都開放給各種App,將等同於將自己的所有隱私公開App開發企業,如果某些企業別有用心的話,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個人隱私洩露。所以,雖然開放App權限有利於提升我們的使用體驗,但是卻會給我們帶來洩露隱私的安全隱患。

目前手機App獲取的隱私權限分為三類,核心隱私權限、重要隱私權限和普通隱私權限。

核心隱私權限:獲取位置信息、讀取短信記錄、通話記錄、讀取手機型號等;

重要隱私權限:發送短信、發送彩信、撥打電話、使用話筒錄音、打開攝像頭等;

普通隱私權限:打開數據網絡、打開Wi-Fi,打開藍牙、獲取設備信息等。

如果這些隱私細膩被不法分子獲取,我們手機中的各種信息將被別人得知,其中就包括聯繫人、短信信息、銀行卡賬號等,並被用於網絡詐騙。根據《2017年度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下半年,在調查的852個Android手機App中,有98.5%的App都要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用戶想要避免被獲取用戶隱私根本沒辦法,但是至少還是有避免的措施的,比如在正規渠道下載App,對於一些無需開放給App的權限就禁止。


超能網專注於優質內容創作,致力於有價值傳播,歡迎點擊關注。


超能網


說好聽點,就是:完善應用功能,提高用戶體驗。比如現在大部分app都喜歡搞社交,“看看哪些好友也在使用XX”,這樣的功能你應該見過吧?

但事實上,絕大部分用戶根本就沒有搞社交或者使用類似功能的興趣。那麼,為什麼這些軟件還要讀取聯繫人信息呢?

1,爭取多拿一些權限,萬一以後有用呢。有些權限,這款app的這一版本可能用不到,但是萬一下一個版本老闆異想天開要搞個什麼新功能又要新權限了呢。所以還是一開始能多開就多開,這樣比較方便。

2,進行用戶畫像。這在大公司的app中比較常見,從定位、短信、通話、聯繫等各個方面收集用戶數據,瞭解用戶習慣,要不然所謂的“大數據”,數據從哪裡來?

2,為了廣告投放。一些小的app需要靠廣告平臺來掙錢,廣告平臺需要用戶的這些數據。

3,為了掙黑心錢。是的,有些黑心的不要臉的app就靠買賣你的個人信息掙錢呢。所以呢,下載app最好還是在正規平臺下載正規app,這樣子被賣的概率會小一些。

不過話說回來,目前移動互聯網的便利就是建立在各種信息至上的,想要便利又想要隱私一點都不洩露,那是不可能的。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就該被別人窺探隱私,只有所有人都對這件事情比較在意,才會有轉機的可能。

覺得我說得好就點個讚唄,覺得我說得不好就留言唄,當然,最重要的是關注我,好看到我下一次精彩的發言啊。


只說科技


當然會。而且,很大一部分互聯網公司就是靠吃手機用戶的隱私來賺錢的。你們的隱私和聯繫人數據,已經成全了別人的暴利了。

說個故事,之前有個做手機推送的公司找到我們要合作,這個公司的模式很簡單,只要有一個APP採用了他們的推送技術,他們就可以通過這個APP掃描用戶手機數據,繼而實現用戶的精準畫像。

這種用戶數據精準到什麼樣?他們可以準確知道哪部分用戶可能要生娃,哪部分女性用戶最近在生理期,那些在國貿上班的用戶,都住在哪裡。地理位置信息、購物資料、聯繫人訊息等等,幾乎應有盡有。也正因此,他們才能實現所謂精準化推送。

所以,如果你打開某個瀏覽器,發現自動推薦的搜索結果裡有你最近正好需要的東西,比如,脫髮的你收到了生髮液的廣告等等,不要覺得驚喜,這說明你的隱私被別人拿去賺了錢。

這些年我們被洩露的隱私,都養活了不少估值數億的互聯網公司了,甚至,可能還養活了小區裡的拾荒大叔。有人專門收購你扔掉的快遞單、有人借幫你收快遞的名義出售你的地址,大家都在拿別人的隱私來賺錢。

未來我們每個人最值錢的東西是數據,所謂大數據時代,其實就是全面侵犯隱私的時代。

我們應該怎麼辦?上面有人說了,不要輕易給這些軟件開權限。

但其實這根本沒用,只要一個APP動用了你的數據,你的數據就進入了一個公開的數據黑市了。

我能想到的,只能是大家意識到這一點,在有人侵犯你的隱私時,不要放過他們。比如水滴直播這種公司,千萬不要放過,不然,你的電腦、手機和生活就都被別人監控了。


胡涵marvin


答案是肯定的,一些基礎的個人隱私基本是沒有保障的,畢竟並不是每一個平臺都有著嚴格的管理,何況現在還是一個垃圾軟件頻出的時代,只要出那麼一個不良軟件,信息就洩露了。



筆者念大學時期,記得有一位教授曾經說過,現在是信息的時代,在這個信息的時代,人們沒有隱私可言。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事實也差不了多少。可能大家都有些接到騷擾電話的經歷,比如剛買了房子,就有銷售打電話來售賣家居。孩子剛上高中,就有教育培訓機構打電話來。


對於現在的軟件,一些基本的權限確實是有必要訪問的,比如存儲權限,沒有這個權限,9成軟件都用不了。再比如美團,餓了麼,高德地圖等軟件所需要的位置權限,這也是應該的,不過大多軟件都要訪問通訊錄,這一點就有點流氓了。


錘科數碼


作為一個軟件開發人員,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當然會洩漏你的個人信息了。現在各種手機軟件都會讀取你的各類信息,而且當你點擊不同意時,你會發現你無法使用這款軟件,這讓我們感覺很坑。其實,說來說去主要還是涉及各種各樣的利益問題。結合我的個人經歷,我暫時有關讀取聯繫人信息的我大概分了兩種。

發展用戶型

說起這件事情,也比較好玩。作為一個單身了n年的我來說,當時著實把我驚訝了一番。就在今年情人節那天,我收到了一條短信,提示我有人把我在某款軟件上設置為了暗戀對象,如果你也暗戀ta,你們將要匹配成功。我當時心想這是要脫單的節奏呀!差點就去下載軟件了,但轉頭一想,好像那裡不對。我就去搜了一下這款軟件,網上解釋,此款軟件會讀取你的通訊錄好友的信息。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軟件獲取我的手機號碼的原因了,而且同時還獲取了我在他手機上的備註信息。此款軟件,每讀取一個用戶得信息,就會給此用戶發消息,而一些好奇用戶就會註冊,從而達到發展用戶的目的。


巨大壓力型

一個月前,我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說,我是某某貸款公司的。當時把我嚇了一跳,我沒有貸款過呀!難道有人拿我的信息被盜用拿去貸款了,一瞬間,luodai,zisha等各種有關負面貸款新聞浮在了我的腦海裡。我在沉思中,電話那頭說話了。你認識XX嗎。我說怎麼了。那邊回覆說,XX欠了我們公司多少錢,但是現在聯繫不上他了,希望你能聯繫他,告訴他歸還錢財,不然他的徵信記錄會受到影響。原來XX下載了一了貸款軟件,而軟件讀取了手機聯繫人信息。只要你不還款,他會給你的通訊錄的每個聯繫人的打電話。貸款公司一個一個的打,在巨大壓力下,你肯定會想盡一些辦法還款。

其實,有許多軟件不僅讀取通訊錄信息。還要讀取你的位置,網站瀏覽記錄等信息。都會對你的隱私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鑑於提問者只問了,有關讀取通訊錄的信息,所以其他方面不一一闡述。科技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想一丁點隱私都不受侵犯,幾乎不太可能。不過我們可以降低隱私受侵害度。我們平時應該多加註意,不亂下載軟件,不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各種讀取權限的功能儘量少些開啟。


一個愁字怎能了得


使用安卓手機的用戶都知道,當你安裝一款地圖軟件時,往往會彈出“是否允許該軟件訪問本機通訊錄、短信、通話記錄等”的彈窗,對於一個地圖軟件來說,如果需要使用“定位功能或訪問GPS”,這樣的權限申請完全可以理解。

但作為一個地圖定位類軟件來說,為什麼會訪問我們的通訊錄?這不是明擺著窺探用戶的個人隱私嗎?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其實,尤其是大部分國產安卓軟件,都會向系統申請一些與其功能不相干的權限,想方設法獲取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大部分軟件廠商(開發者)都會給出一個理由:我們是在收集用戶的使用習慣,做大數據調查分析,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和功能。

筆者認為,這句話也可以換個方式說,每個軟件都會在後臺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通過我們不知道的手段監控甚至出售我們的信息,要知道,個人信息在這個時代是多麼值錢,互聯網上頻頻出現個人隱私信息被出售給不法分子的新聞,而這些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正是通過筆者以上所說的方式獲取的。

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軟件廠商(開發者)都會做出這種事,但手機中幾十上百個應用,誰知道你的隱私信息會被哪一個軟件洩露。

對於軟件廠商(開發者)來說,收集到的用戶個人信息,總有“用得到”的一天,而至於怎麼用,想想都覺得可怕。

因此,筆者建議,在新安裝應用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系統內關閉與其功能不相干的權限,例如地圖、瀏覽器類訪問通訊錄,視頻播放軟件訪問位置信息,遊戲類軟件訪問通話記錄等。



最後,找靚機為你精心準備了各大手機品牌的手機使用技巧、評測合集。

如果你擔心手機突然卡頓、發熱、耗電快、網速變慢,或者對 “到底什麼手機更好?” 這件事特別糾結,就來看看吧!

關注找靚機科技,然後回覆【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一加】【三星】【魅族】等關鍵詞,即可獲取合集!


找靚機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世界有兩個安卓,一個是世界通用的“ANDROID”,一個是中國版本的“安卓”。雖然都是安卓,但是兩者有很大區別。

國外版的安卓,一般只能在谷歌Google Play商店下載軟件。上傳谷歌商店的軟件,谷歌會專門審核,控制軟件不讓其濫用權限。而國內版的安卓,幾乎每個手機廠商都會修改原生安卓系統,比如小米的miui,華為的emui,魅族的flyme等等都是基於谷歌安卓系統改的。

因為市場原因,谷歌進不來。加上國內手機廠商去除谷歌商店以及谷歌框架等原因,軟件只能在國內下載。下載渠道有手機軟件官網,比如QQ微信官網,當然也有很多類似谷歌商店的其它軟件市場,比如酷安,應用寶,豌豆莢,華為商店,小米商店等等。

中國三大流氓軟件巨頭 騰訊 百度 阿里,是濫用手機權限的傑出代表,他們隨意調用手機各種權限,跟軟件無關的各種權限,甚至你不同意,就不讓你運行軟件。

這當然是在國內市場,國外市場安卓生態會好的多。

所以,為什麼要讀取聯繫人信息,

第一,沒有人或者企業管控,可以說幾乎為所欲為,為啥不讀取手機聯繫人權限呢。

第二,讀取聯繫人權限,其實不止聯繫人權限,其他權限,比如位置,通話等等權限也一併讀取。對於公司有各種好處。濫用這些權限,對公司什麼好處,那要看公司節操了。有些公司,只是公司內部分析數據之類。有些,通過聯繫人獲取其他用戶數據,至於怎麼用,比如給他們發廣告,黑市售賣這些數據等等可能性都有。

歡迎關注作者 阿豪觀世界,展現不一樣的世界


豪哥談創業


首先,關於隱私問題,臉書CEO扎克伯格現5小時鏖戰44名議員瞭解一下?

雖然這事槽點百出,但看得出互聯網隱私問題是近年最有爭議性的話題之一。

在使用一些軟件的時候,讀取聯繫人等等信息會洩露個人隱私,這是無法避免的。其實廠商讀取用戶信息的行為也要分開來看待,有一部分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一部分是利用隱私信息達到精準的廣告推送等等。

有些軟件讀取用戶聯繫人,位置等等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

。比如讀取聯繫人,這種情況多存在在社交軟件當中,從功能上來講可以判斷你的親朋好友中有沒有人使用同樣的應用。像微信就會有一個 “手機聯繫人”,就是基於讀取手機通訊錄的權限的基礎之上,看到通訊錄中有誰在用微信,這樣就方便添加好友。

有些軟件讀取聯繫人就有點不務正業了,一多半是為了投放廣告。看上去很多軟件根本沒有讀取聯繫人的必要,比如導航類等等,這時候讀取用戶聯繫人,實際就是利用和用戶隱私擦邊的敏感數據,然後通過“大數據”分析等等方式,來判斷用戶的特徵以及喜好,並推送相關的廣告內容。舉個例子,比如註冊過某app用戶之後,隔一段時間就會用短信的方式受到該app的內容推送,這就是採集到用戶信息之後自動判斷用戶的需求,有針對性的精準投放廣告。

儘管現在的手機App功能強大,方便生活,但是這些功能依然會讓人產生隱私被窺探的感覺。因此在安裝一些來歷不明的應用時,一定要注意避免開放關鍵權限,儘可能的保護隱私不被洩露。


歐界傳媒


如果你使用不好權限管理,這些真可能洩露你的個人隱私。看其他朋友都回答的超級好,所以這裡還是提醒下權限設置吧。

安卓系統將權限分為兩類,一類是Normal Permissions,這類權限一般不涉及用戶隱私,是不需要用戶進行授權的,比如手機震動、訪問網絡等;另一類是Dangerous Permission,一般是涉及到用戶隱私的,需要用戶進行授權,比如讀取sdcard、訪問通訊錄等。

一般情況下,安裝應用啟動時系統會自動詢問該APP需要訪問你的Dangerous Permission權限了,需要你的授權確認。當然這些是保證該應用沒有取得root權限的情況下。

我的手機上面有66個應用訪問了聯繫人,我設置的是總是詢問,已判斷到時確實該應用需要訪問我的聯繫人時開放一下。

對於使用錄音權限的同樣,但對於經常需要語音服務的,就開放了允許,比如QQ,微信,唱吧等,你不開放就沒得玩了~

順便談一點APP能否監聽人談話的話題,能不能呢?理論上是可以的,只要用戶授予了APP相關權限,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監聽談話的,至於做不做就看APP方想不想了。

至於是不是沒有能力,我想對於該開發團隊力量來說非常有能力的。然而這個過程需要APP有調用錄音的動作,對於安卓這類程序反編譯起來太容易了,會程序逆向分析的人很容易發現該動作,對於這麼大的公司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或許他不會這麼做。

至於其他APP會不會就更難說了,現在語音識別這麼簡單,調用幾個api分分鐘就搞定,語音傳輸麻煩,文字傳輸簡單啊,打個包發出去你也不知道發送了什麼。

至於做什麼用?自然是用於大數據分析,個性分析了,精準定位你的價值了,比如下面這位就知道你的消費觀,知道你的興趣愛好,知道你的胸大小~

點擊頭像關注我,帶給您更多有趣有意義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