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說三國:歷史上曹操真的是靠盜墓養兵的嗎?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最近打算把三國的一些文章彙總一下,形成一個《墨說三國》的小專題,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曹操盜墓養兵這個問題,歷來爭議很大,也是曹操很大的一個黑點,以史為鑑墨上桑對於這個主要想說兩點。

首先,曹操在早期沒錢的時候的確是有盜墓發掘金銀珠寶來養兵的記載。

其次,這點錢並不足以支撐曹操最後平定北方,曹操最後建立魏國靠的還是正規的休養生息做法以及屯田制度的實施。

墨說三國:歷史上曹操真的是靠盜墓養兵的嗎?

曹操



一,曹操的確發掘陵墓

曹操發掘陵墓的記載一般都是來自於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

原文:“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墨說三國:歷史上曹操真的是靠盜墓養兵的嗎?

建安七子--陳琳


《三國演義》中曹操患頭疼,結果等侍衛讀完這篇檄文,曹操大出一身冷汗,頭也不疼了。

另外在其他記載中也都有曹操盜墓的記載,還記載發掘的最大的一座陵墓是漢梁孝王墓。

漢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文帝次子,漢孝景帝劉啟的胞弟。史稱梁孝王,死後葬於芒碭山。據說其墓斬山為槨,穿石而藏。據說在墓中藏有金錢百鉅萬,珠玉寶器無數。

《水經注疏》中說:“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二,亂世之中什麼最貴?

墨說三國:歷史上曹操真的是靠盜墓養兵的嗎?

曹操割發代首


曹操在亂世之中,因為沒錢發掘了故漢貴族陵墓,取得了許多金銀財寶,這的確可以解救曹操缺錢的燃眉之急。

但是亂世之中什麼最貴呢?答案唯有糧草!

三國志中,多次記載“大饑荒”、“人相食”、“糧盡而退”。。。

甚至三國志中明確記載,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雙方拉鋸戰,打壞了農業體系,當地一斛糧食甚至賣到了50萬錢。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有再多的金銀財寶,也換不來大軍所用的軍糧。

為什麼劉備屢敗屢戰四處流浪,得到益州後就可以割據一方?就是益州乃是天府之地,有了充足的糧草,大軍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才得以支撐蜀漢得以三足鼎立。

冬十月,太祖至東阿。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


三,建立根據地,屯田制方是根本

墨說三國:歷史上曹操真的是靠盜墓養兵的嗎?


古往今來,凡是成大事者,必須要有自己的根據地。

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再兵強馬壯,也不過是厲害的流寇而已。

曹操在前期可能還要挖掘陵墓來掙軍餉,但是等到打敗袁紹,成功佔據了河北的富饒之地,就開始大力恢復農業生產,派遣士兵屯田。

一方面北方的和平,讓更多的有識之士和流民前來投奔,為曹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軍糧和人才來源。

另一方面有自己的根據地,也讓曹操可以承擔起更大的失敗。

所以以史為鑑墨上桑說,以上三點才是曹操最後雄居北方的根本,而挖掘陵墓只是曹操前期一個逼不得已的舉措。根本不能算作曹操養兵的主要收入來源。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