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三件事,學會了受益終生

1.孩子教會我的第一件事:活在當下

每個父母都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三件事,學會了受益終生

在我們大人眼裡平凡無奇的事物,在孩子那裡卻是珍貴稀罕的寶貝;在我們大人看來平淡無聊的生活,在孩子那裡卻常常發現各種好玩和樂趣。

意大利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皮耶羅•費魯奇在《孩子是個哲學家》一書中寫道:“我的孩子把我拉回了當下,他是一位嚴格的老師,指出我所有的弱點,告訴我活在此時此地的藝術——所有藝術中最為重要的藝術。”

這也是我成為媽媽之後,無數次從孩子那裡看到的事實:孩子是活在當下的,而我,作為大人,卻常常為過去而懊悔,為未來而擔憂,昏昏沉沉地活在幻想中。

我發現,要努力活在當下,我需要儘可能全身心地陪伴孩子,關注孩子。

全身心地陪伴,關注孩子,讓我和孩子都感受到更多的愉悅和更親密的聯結;而努力活在當下,正是孩子教會我體驗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2.孩子教會我的第二件事:反思自我

每個父母都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三件事,學會了受益終生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我似乎又經歷了一次童年。當我和兩個孩子一起跳繩,一起打球,一起玩捉迷藏時,有時候會回想起自己兒時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一些細節,回想起孩童時那種純粹的快樂和友誼,而正是孩子,給了我又一次重溫兒時遊戲的機會,讓我重新發現了那種久違的單純和快樂。

然而,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都不可能全是美好,我們多多少少會經歷一些挫折、意外、焦慮,甚至精神創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些經歷會無意中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態度。

在前幾天的一次家長分享中,一位年輕媽媽提到,她四年級的時候給媽媽精心製作了一張生日賀卡,滿懷期待地遞給媽媽,希望媽媽能為她的懂事和體貼而開心,結果媽媽看也沒看一眼就把賀卡扔在一旁,還對她大吼:“別整天做這些沒用的東西,快期末考試了,還不趕緊抓緊時間複習功課去!”

這位媽媽說:“我再也不會像我媽媽對我那樣對待我的女兒,我要儘可能滿足女兒的所有願望和要求,儘可能理解她所有的感受。”

我們內心深處總會存有一些恐懼和焦慮,而這些都會無意識地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方式。正如這位媽媽所言,她為了避免自己媽媽的錯誤養育方式,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孩子的行為不加限制,對孩子的要求過度滿足,她也坦言,覺得自己對孩子只有“溫和”,而缺乏“堅定”。

所以,養育孩子,讓我們重溫童年,也讓我們反思和理解自己的經歷,更好地認識自我。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理解自己的生活是你能給予孩子和自己的最好禮物。”

反思自我,理解我們過往的經歷帶給我們現在生活的影響,既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調整對孩子的養育之道,也能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自己,從而與孩子建立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3.孩子教會我的第三件事: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個父母都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三件事,學會了受益終生

有了孩子之後,我會更加誠實、正直地生活。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都會更加註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加誠實、勇敢地面對困難,因為孩子就是一面鏡子,我的價值觀、生活態度都會在孩子身上清晰地反映出來。要想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我就必須首先誠實、正直地去生活。

有了孩子之後,我會更加關愛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努力工作,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帶他們去看更大的世界;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我才能做情緒平和的父母,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為他們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石。

有了孩子之後,我會學習更多的東西,獲得更大的精神成長。不管是學習英語,還是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不管是學習如何管理時間,還是學習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我的精神生活都因孩子而更加豐滿、有趣。

海明威說:“真正的高貴不是你比他人強多少,而是你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了多少。”

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更是我們的老師,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體驗更多生活的美好,和孩子一起,讓我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文/冬平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