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巴洛克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音樂百科」巴洛克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名稱起源:

巴洛克原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是一種藝術形式,由於這種藝術風格的盛行後人稱之為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出產的音樂作品就稱為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時期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大致為17世紀。其最早的表現在意大利為16世紀後期,而在某些地區,主要是德國和南美殖民地,則直到18世紀才在某些方面達到極盛。

「音樂百科」巴洛克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藝術風格:

"巴洛克"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由於它在藝術精神和手法上,與盛期文藝復興有著明顯的區別。

在繪畫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尤其重視素描,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則非常重視色彩、光影和透視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主要是靜止的,以勻稱為目的;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主要表現動勢,以動為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採用斜線或對角線的構圖。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主要是強調線條,熱愛線條;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則是以明暗來造型的,他們喜歡物體的逼真與強有力的效果。

「音樂百科」巴洛克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藝術起源:

巴洛克藝術誕生在意大利的羅馬,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因此在十七世紀的歐洲,每個藝術家都必須去羅馬,這是事實。大多數重要的藝術家都曾被政府通知如法國美術學院這樣的機構送往羅馬。

「音樂百科」巴洛克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在中國的發展:

到了中國之後,巴洛克音樂的復興大師克里斯多弗。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才發現,這裡沒有巴洛克音樂!在聽完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的一群學生演奏完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Brandenburg Concerto No.3)後,他不得不老實告訴他們「你們演奏的是柴科夫斯基!」

「音樂百科」巴洛克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根據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指出,比起17~18世紀的巴洛克音樂,他發現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對19世紀浪漫時期的音樂比較熟悉,而這反應在他們的演奏技巧上。以小提琴為例,他們好用揉弦,也就是振動琴頸以發出長抖音的華麗技巧。這種手法常見於後期古典樂,但在巴洛克時期卻非常少見。此外,中國的音樂訓練著重技巧,而非對樂曲的理解與詮釋,再加上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很少在作品中留下演奏指示,也就讓中國的樂手較難琢磨出巴洛克的演奏風格。

在這樣的環境裡,霍格伍德也明白,要將巴洛克音樂帶進中國並非一蹴可幾。尤其中國大部分的樂團都跟廣州交響樂團一樣,帶著「具有熱血與強大馬力」的日耳曼風格。所以2010年,他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巴洛克音樂節中,只讓學生演奏了一首完全巴洛克的作品:韓德爾(GeorgFriedrichHändel)的皇家煙火(Royal Fireworks音樂劇),其他外演奏的熱鬧特質不至於太為難那些學生,作為一個讓步的開始,也希望能將巴洛克音樂順利介紹給中國的聽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