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故事:90後租房遇糟心事 幾經波折終入公租房

最後一步把網絡弄好,小曾躺在自己軟軟的小窩裡,她的搬家大業基本完成了,儘管夏日炎炎,她愉悅的心情在筋疲力盡中也會掩抑不住冒出來,因為她成功申請併入住到了松山湖蘭馨園的公租房了。

但是掌櫃君回頭看看她這一年租房子的經歷,簡直是一部扎心折騰史,現在可算是苦盡甘來了!

小曾祖籍四川,從小落戶東莞鳳崗, 去年她從東莞理工學院畢業的,松山湖的好前景和遍地開花的就業機會“俘虜”了她的心,畢業後小曾就決定留在松山湖了,就職於光大we谷的某商會,月薪3500。

1

便宜沒好貨

走出象牙塔,成為“社會人”,在松山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解決住宿問題。

在“90後”眼中,合租是一種經適形時尚。不過小曾認為“合租應該是划算的了,但合租也並非萬事大吉,想找到趣味相投的合租人也不容易。”雖然合租是目前解決畢業生無積蓄租房的方式之一, 但是為了避免後續的租友矛盾,小曾放棄了合租。

租房故事:90後租房遇糟心事 幾經波折終入公租房

由於剛剛畢業,囊中缺銀,經過左挑右選後小曾選擇“落腳”在大朗巷頭村的一間90年代初居民自建房,一個10平米左右的單間,廁所是公共的,房子雖老舊,看起來倒也乾淨。

據瞭解,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近幾年那一片的本地人要麼是分了農村宅基地建了新房子搬走了,要麼就是住上了商品房,所以舊房子就用來出租。住在那裡單單上班路程就需要1個小時的公交,小曾圖的只是房租便宜,一個月僅需300塊。

但是,租金和環境是成正比的,老區租房雖然便宜,但周圍居住環境著實令人不敢恭維。私人出租房難免魚龍混雜,沒有物業管理,小曾住的那一帶便是如此。“晚上回來晚了試過被人尾隨,房間還被塞過小卡片!”小曾心有餘悸地回憶,活生生一個”龍城寨”。

最後經過深思熟慮,小曾決定提前解約不要押金也要搬離這個“鬼地方”。

2

房東除了收租就是個失蹤人口

經過第一次租房子的糟心,小曾決定就算房租貴一點也要選擇環境安全的地方。第二次租房 “落腳”在松山湖與大朗的交界處:佛子凹,一房一廳一衛的居民自建電梯房,正規的出租屋,安全有了保證。不過房租相比之前翻2倍多,800元/月,更扎心的是搬新家的租金和押金把她的小積蓄都搭進去了。

“這個月租價格對我來說雖然比較吃緊,我平時省省也是可以的,而且離我上班的地方近了啊。”小曾對此還是比較滿意。

租房故事:90後租房遇糟心事 幾經波折終入公租房

房子畢竟不屬於自己,作為租客不可能什麼事都稱心如意。小曾在這大半年的租房生涯中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軟妹子”,變成了一個換燈管、修水管、疏通馬桶都不在話下的“女漢子”。

剛開始租房子的時候家裡東西壞了,她聯繫房主來處理,房東看她是個小姑娘在電話裡埋怨一通後不情不願的過來了,來到時候一副黑臉,說話也處處帶刺,看了下壞的家電只說了一句:“我也不會修,你打電話叫師傅來修吧”就離開了。

小曾至此之後就斷了讓房東來承擔合同裡他應該負責那一部分的念頭。但是叫過兩次修理師傅後她實在是替錢包肉疼,就開始自己百度學會了修理各種東西。

小曾表示很無奈, “現在除了每次付房租的時候我就當房東是個失蹤人口。”

3

苦盡甘來入住公租房

租房故事:90後租房遇糟心事 幾經波折終入公租房

不過,苦逼的日子總會熬出頭。就在今年的3月,小曾決定換工作,在蘭馨園的某電子科技公司當文職,讓人開心的是公司是松山湖公租房的配租企業。入職後的小曾便開始著手蘭馨園公租房的申請,經過一系列的審批折騰,在6月中旬終於成功入住。“真的是白菜價公租房啊,60多平,月租才550元,最重要的是環境好了,我悲催的租房日子想必可以告一段落了!” 小曾說。

租房故事:90後租房遇糟心事 幾經波折終入公租房

而據瞭解,現時東莞的租金價已經高達28元/月/㎡ 了, 租60平方米的商品房每月就需要1600多元,而同樣面積的公租房租金僅需商品房租金的一半甚至更低,對於一些“新莞漂”或者小白領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加上東莞房價高企,不少東莞白領直呼買不起房,對租金低廉的東莞公租房興趣大增,紛紛搶租公租房。

公租房的優勢和好處不言而喻,“希望未來公租房會越來越普及,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吧!”小曾憧憬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