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怎樣定標?

一個家庭一本賬,以什麼尺度去度量收入與理財收益?一般可設定兩個刻度:一是通脹率,貨幣貶值致使財產貶損,家庭貨幣財富增長率應高於通脹率,這是下限;二是GDP增長率,家庭財產總收入能否實現與國民經濟的同步增長,這是上限。低於下限是損失,高於上限是豐收,保持在兩者之間就是成功的理財。它可作為判斷銀行理財能力的座標。

1.家庭理財的收益座標

(1)以銀行存款 3%左右的利息收益為標準

利息收益最保險、最穩定,不危及本金風險,但最危險的對手是通脹。央行定價的存款基準利率常低於CPI,現實更證明利息收入遠跑不贏通脹。因此,儲蓄不代表理財,存款過多隻說明國民缺乏最基本的理財能力。

從商業銀行史看,自18世紀初美國的銀行第一次吸收居民儲蓄,存款開始成為百姓平常的積蓄財富與理財手段,也是財產結構中必需的流動性手段。今天,存款仍是國人第一選擇,是大多數居民財富保管主渠道與基本理財手段,利息依然很被看重。但是存款很受傷,該怎樣抵禦通脹的侵蝕,實現保值和增值?關鍵在使用流動性好的貨幣型理財產品等去替代。

要保障有3%的利息很不易,要動腦筋,靠巧媳婦式的原始技巧,比如安排好存款期限結構,減少活期停留,銜接到期產品,伺機買點國債和理財產品等。

(2)以銀行貸款6%的利率為標準

銀行人都清楚,居家理財得到貸款收益的標準不低、不容易。因為銀行有強大而嚴密的信貸風控管理體系,有效保障貸款質量才能獲得貸款利息,難度極大。假如你的理財也能達到貸款利率水平,表明你的風控能力與投資意識相當出色,達到了銀行級水平,畢竟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須指出,現有金融市場中等值於貸款收益的投資品不多,需通過多種理財品組合,兼做些風險偏高的產品,即需購買固定收益類及信託等產品或投資,構成一種組合方能提高整體收益。

(3)以不變價格下GDP年增長 7%-10%為標準

使居家財富跟上經濟發展速度,共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這是一種高收益期望值。這類投資品本在銀行表外、代理信託等業務中,屬於私人銀行高端產品服務範疇。

信託產品是較低風險、較高收益的主要理財工具,因唯有信託業務能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投資市場,連接銀行、證券、資管等相關業務平臺。具體說,這類投資一般都介入了房地產、證券等市場,或對某些資金短缺、過橋駁接項目的投資,其風險稍大於銀行自營理財。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截至2017年末,68家信託公司全年清算信託項目2029個,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9.42%。當然,投資者應對市場趨勢與項目做出準確的選擇評判,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力。

(4)以現值GDP增長 12%~15%為標準

這是巴菲特類精英們分享風險投資果實的盛宴,鳳毛麟角,純屬少數人的奢望。首肯是巴菲特,截止2017年末,伯克希爾淨資產增值653億美元,增長了10880倍,過去管理的53年中,除2001年為-6.5%和2008年為-9.6%外均正收益,股價複合增長率為19.1%。其他,1992年成立的美國高橋資管公司,至2010年18年間年化收益率為 15%,但規模不很大。他們都是佼佼者。

哪裡有高收益投資市場?唯有證券、房地產,那些炒房者、職業股民、高利借貸、風險投資商才有機會。這些不是一般意義的銀行理財,充滿高風險投資的血腥味,銀行不必去仿效追逐。

2.四項標準反映金融產品四個層次的效應

我的結論:第一項是合格,第二項是良好,第三項是優秀,第四項是卓越。它們間大體構成 1倍、2倍、3倍、4倍的分級邏輯。銀行理財業務重點在第二、第三項,其間有用武之地,社會多數理財產品均定位於其中。

與會者表決結果是:第一項全體舉手;第二項不足一半;第三項寥寥無幾;第四項幾乎無人,當然這與那幾年熊市的大背景有關。以後多年裡只有個別人告訴我收穫了15%的理財收益。調查表明,銀行專家應屬理財高手,代表了較高的水準,社會的情況會更差些。因此,莫將理財胃口吊得太高。

3. 政策與市場會無情地開理財的玩笑

(1)兩大因素從根本上衝擊理財。

一是2016年下調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5%,影響到約佔居民存款一半的定期儲蓄,實為負利率,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付出了代價。二是股市劇烈波動直接影響理財業績, 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瘋長到5 178點,2016年1月26日又暴跌至2638點,驗證了一盈二平七虧損的盤局。

一億多股民熊市的大坑很難用其他補平,政策與市場常在開玩笑:眾多家庭投資收益還不及存款利息。在許多年裡,聰明的理財人還不及傻傻的存款人:能收穫第一項實屬不錯,實現第二項足以優異。

(2)理財多風險是多數家庭願意存款、置業的原因。

家庭財富分佈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兩大領域中,形態與數量不時在轉換,當通脹、滯漲與緊縮交替發生,擺佈好財富結構變得很難。經濟下行減少了盈利機會,更多失誤的風險壓低了理財收益。因此,根據人們不同的風險偏好與容忍度,應將家庭資產分佈在不同風險的產品中,合理結構組合並適時調整才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