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和學都要遵循實踐—認識—實踐這個認識規律:教育論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裡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於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瞭解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人和自然的關係;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關係。一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

教和學都要遵循實踐—認識—實踐這個認識規律:教育論

人的認識,在物質生活以外,還從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與物質生活密切聯繫)。

在各種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種關係.其中,尤以各種形式的階級鬥爭,給予人的認識發展以深刻的影響。……

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方面,對於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予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所以,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的和間接經驗的兩部分,而且在我為間接經驗者,在人則仍為直接經驗.因此,就知識的總體說來,無論何種知識都是不能離開直接經驗的。

人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醫學先講心理學,講神經系統那些抽象的東西,我看不對,應該先講解剖學。數學本來是從物理模型中抽出來的,現在就不會把數學聯繫到物理模型來講,反而把它進一步抽象化了。

認識的真正任務在於經過感覺而到達于思維,到達於逐步瞭解客觀事物的內部矛盾,瞭解它的規律性,瞭解這一過程和那一過程問的內部聯繫,即到達於論理的認識。……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抓著了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必須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去,再用到生產的實踐、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以及科學實驗的實踐中去.這就是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的過程,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繼續。

有工作經驗的人,要向理論方面學習,要認真讀書,然後才可以使經驗帶上條理性、綜合性,上升成為理論,然後才可以不把局部經驗誤認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井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鬥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鬥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髮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髮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

自然科學是人們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人們為著要在社會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會科學來了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人們為著要在自然界裡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學來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從自然裡得到自由。

當你對一件事物還不瞭解時,往往是害怕的。正如蛇一樣,當人們還不瞭解它,沒有掌握它的特性時,感到十分害怕,但是一旦瞭解了它,掌握了它的特性和弱點,就不再害怕了,而且可以捉住它。

他們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一。……在學校的教育中,在在職幹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諸如此類。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這樣一來,就在許多學生中造成了一種反常的心理,對中國問題反而無興趣,對黨的指示反而不重視,他們一心向往的,就是從先生那裡學來的據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

學習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革命戰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幹,而是幹起來再學習,幹就是學習。

要自學嘛,靠自己學嘛。肖楚女沒有上過學校,不但沒有上過洋學堂,私塾也沒有上過。我是很喜歡他的。農民講習所教書主要教員靠他。他是武漢茶館裡跑堂的,能寫很漂亮的文章。農民講習所,我們就是拿小冊子叫人家看,什麼廣東的農民運動,廣西東蘭縣的農民運動,就是拿這些小冊子給人家看。

有些外國人在中國上學,學軍事。我勸他們回去。不要學的太長。幾個月就行了,課堂上盡講,沒有什麼用處。回去參加打仗最有用,有些道理只要講點就行了,不講也可以。大多數時間可在本國,或者根本不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