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83萬家單位領取「身份證號碼」

新京報快訊(記者戴軒)自然人有身份證號碼,各類組織機構呢?記者今日從北京市質監局瞭解到,三年中,北京為183萬家單位發放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這一數據有利於各部門間信息共享,也有利於“放管服”的推進。

自2015年10月1日國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正式實施以來,北京已有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政機關、民辦非企業、基金會、工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境外非政府組織、宗教活動場所、律師事務所、司法鑑定機構、記者站等10多類共計183萬個法人和其他組織領取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即“單位身份證號碼”。

據介紹,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實施,在原有組織機構代碼制度的基礎上實現了源頭賦碼,解決了“身份證號碼”全覆蓋的問題。原來新設立單位需要先到登記部門進行登記註冊,然後再到質監部門領取組織機構代碼,但實際上有些單位登記註冊後不來“領碼”,難以實現“身份證號碼”全面覆蓋,存在一定的監管盲點。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在賦碼方式上進行改革,由登記管理部門在登記的同時就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打印在登記證照上,做到無縫銜接。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有什麼作用?相比單位名稱和此前各部門自行編制的管理代碼,這一“身份證號碼”能更好地實現信息共享。舉例來說,今年上半年北京實現的“二十四證合一”就是建立在此制度基礎之上,這一整合減少企業往返各部門“上門申報”20餘次。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也是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實現北京50多個部門的信用信息準確歸集,構建了北京市信用體系建設的信息樞紐。此外,北京市交通委的小客車指標調控、交管局的車輛管理、人力社保局的“全民參保”和“積分落戶”管理、統計局的第四次經濟普查、環保局“汙染源普查”、市委組織部黨務管理和優秀人才申報、中關村管委會高新企業管理、科委科創企業管理等工作中,都應用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