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銷售人員很難做好需求預測?

寫下這個題目,想起一個問題:銷售是幹什麼的?銷售是開拓客戶、拿訂單意的,需求預測是他們的兼職。

銷售人員的職能越來越多,兼職做需求預測註定做不好。此外,有哪個銷售是因為需求預測做不好而被降級的?

一線銷售做需求預測,總是習慣性虛高。為什麼?那就是銷售考核機制。為了激勵銷售,老總們總是慣於給出高於實際的目標,唯恐銷售團隊不努力,比如年銷量定為5000萬元,儘管老總們私下也認為能完成八折就可以了,銷售也認為八折是個更靠譜的數字。這時候供應鏈部門找銷售要需求計劃做來年預算了,銷售會給個什麼數字?4000萬?那他肯定得頂著鋼盔去彙報——老總們說了:你為啥從年初就沒有雄心壯志?

為什麼銷售人員很難做好需求預測?

這就是說,績效考核決定了銷售部門提出5000萬或更高的需求計劃。這也就決定了,在績效考核驅動下,銷售提需求計劃(做預測)會有很多感情因素。一般來說銷售需求計劃,每年前三季度都虛高,四季度則無一例外都虛低,很顯然:四季度是第二年銷售目標的基準,定得低,第二年的銷售業績就好完成,銷售提成也更多。

說到這,肯定會有人問,如果按比較靠譜的4000萬提出需求計劃(8折),實際銷量高了怎麼辦?這就要啟動供應鏈管理的第二道防線:安全庫存,它就是用來應對需求的不確定性。安全庫存不夠怎麼辦?那就需要啟動供應鏈管理第三道防線:緊急加工,來彌補計劃的不足。

為什麼銷售人員很難做好需求預測?

大家看出銷售計劃和需求計劃的區別了吧?銷售計劃是圍繞銷售目標制定的計劃,自上而下,出於績效考核的目的,一般總是會更激進;需求計劃是基於過往歷史和職業經驗,對未來需求的理性判斷。銷售計劃是感性的,需求計劃是理性的。從這個程度上講,需求預測就是用供應鏈的理性對抗營銷的感性,這是一個矛盾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銷售人員做不好需求計劃。

讓銷售人員提需求計劃,他們給出的,往往是銷售計劃,或者直接就是銷售目標。而無論是銷售目標,還是銷售計劃,都不是需求計劃。兩者混為一談,人為地給供應鏈管理導入太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了更多的庫存和成本。然而很多時候,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並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總是站在生產製造的角度用1+1=2的辦法去解決銷售需求和生產計劃,結果往往事半功倍。

為什麼銷售人員很難做好需求預測?

在管理粗放的企業,銷售目標經常性地成為“需求”預測。這種預測行政色彩很濃,也叫“政治預測”。簡言之,公司下了任務,年要銷售x萬元,比上年增長y%,於是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大區、各月、各銷售人頭。科學的做法先是自下而上,然後再自上而下,最終達成一致。

為什麼銷售人員很難做好需求預測?

從技術層面看,讓銷售人員做預測,預測可信度的太小也是很大問題。比如公司有100個經銷商,每個預測都佔公司1/100的比例,疊加在一起的總體數值自然沒有多大的可信度。或許有些槓精會說,預測偏差可以互相抵消。其實大家往往受同樣的外在因素影響,預測偏差也往往單向變動。銷售旺季大家都怕拿不到貨,往往預測偏高;銷售淡季大家都怕壓庫存,又都預測偏低。而且往往因為跟風效應而放大。

銷售人員做需求預測,還有就是法不責眾。就拿上面例子來說,每個經銷商都知道,自己的需求只佔總的百分之一,準不準沒關係,還有那99個其他人頂著——只要他們作準就行啦。殊不知那99個,每個人都在打著同樣的小算盤。結果就是預測計劃一塌糊塗。[ZT]

為什麼銷售人員很難做好需求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