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随着承德市棚户区改造的进行

越来越多的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居住条件、城市容貌改善的同时

那些极富历史价值的老建筑

却越来越少了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大街一带老照片

今年5月22日

大榛子沟区域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可今天的承德人大多都不知道

在西大街大榛子沟一带曾经有过

“承德府衙门”、“热河义学”

等历史建筑

下面我们就跟着被称为“承德活地图”的

尹忠老先生

一起走进

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

老承德街大榛子沟旧景往事

☀尹忠

最近从《承德晚报》上看到我市主城区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棚户区要进行新的建设改造,于是我回忆起八十多年前在这里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回忆,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这条沟曾经的旧景往事。

先说说这里地名为何叫“大榛子沟”?其由来是北面是避暑山庄的宫墙,山庄有山沟,雨季要排水,这样从山庄的山坡地至宫墙处有排水的闸口,因此出现了一条排水沟。早年这山坡上长满榛子树,所以取名叫大榛子沟,靠东面还有条沟叫小榛子沟。大榛子沟从宫墙处由北朝南,中间穿过西大街,沟水流入河坝,流入西沟新河(二仙居最早的河道名)。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热河街古御道全貌图》部分

绘图/尹忠

在沟的中间曾有座木支架土桥,修建后没有什么名字。老百姓都叫它“断魂桥”。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在老百姓间曾有这样的传说:清朝年间,在西大街出头牌楼外的头道沟,那里是处死刑犯的刑场,当年犯罪人背有招牌,载有刑具,要游街,叫“出大差”,罪犯到这个桥处就吓得没有魂啦。

这条沟因为沟岸有成排连着的高低不同的房舍,沟沿都有青石的坝基,顶上都是二三米长的石条。看着也相当整齐。沟沿上种植着很多棵高大的杨、柳、榆、槐等树木。沟里夏、秋季有水在流,冬季结冰还是孩童们玩冰车最方便的地方。夏、秋季这沟沿处大树下是各家各户的老年人们前来乘凉消闲拉家常的地方,家家门口都准备许多不同样式木头小櫈。各户门前清扫得干干净净,环境安静整洁。

每年春季化冻前,住户们要早早动手清除冬季造成的土沟道的垃圾杂物、冰块等,使沟道干净畅通。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热河街古御道全貌图》部分

绘图/尹忠

下面再说说这里老建筑的往事。靠着木支架土桥的东侧路北,这里是“承德府衙门”的古建筑遗址,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建的门房三间,周围是灰色长砖的围墙。全院呈长方形,长度有400 多米。门口有黑色大门,最早有三层房舍,有正房、有侧房,是木扇门窗,有大堂、二堂、三堂。靠东山坡处下边有马号、车棚、轿房、库房,朝东是“丰平粮仓”大院。这府街房舍就有八十多间。民国年间这处所有建筑,就成为承德县政府,管辖各区、乡、镇。

1933 年4 月,承德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占据。日伪统治县级官署,叫承德县公署,管辖上板城、下板城、安匠、头沟、三沟等方向。当时这街里由承德街公署管理。现在,这些遗址建筑均已不存在。整个地带已建起阳光小区所有楼舍。朝西过木桥,朝北可见一处门前有坝墙,墙前有多棵高大的杨树,影照一处大的四合院的院落,这里曾是热河名人胡家鼐的宅院。在石坝后铺成平地,盖起房舍,前有南房九间包括一间是门洞,东西配房各三间。正房五间,同横排的东西各有两间耳房。院内有花草,房后是花园,最早还有“秋千” 架子,是供人们健身的场所。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热河街古御道全貌图》部分

绘图/尹忠

胡氏是大户人家,胡家鼐人称胡五爷,是位在热河有名望的文化人,是著名教育家、著名国学家。民国期间担任过劝学所长,组织贫困家境的儿童读书,讲堂是西大街文昌阁寺庙的前殿改用的课堂。他动员小学老师来此讲课。我记得崔玉桐、刘景贵主任在此讲过课。后来胡老当过一任承德县教育局长。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占据承德后,胡家鼐不给日伪机关效力,不再供职,人们都暗暗称赞胡老先生有骨气。此后,老人在家专攻书画研究创作。他的作品受到人们欢迎,不但才华出众,创作出许多传奇作品,还培养自己的女儿胡若兰成为有名的女画家,作品曾在北京荣宝斋畅销。当今这处古建筑房舍也被全部拆除后,建起了新式的楼舍。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老承德西大街诚信书店

绘图/尹忠

上面所说的是沟口处早年可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从木桥往北走可见到多数大小规格不同的四合院。有一进的,有两进的,多是四合院,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门楼。有的是“道士帽”形式的,有小花墙,也有的是用铁皮的门,而上边也用铁皮做个坡型的顶基,可起防雨淋作用。

沟里有四合院三十多家。我记忆里有魏长春大院,他是热河街里的文化名人。有我的老同学魏信迟、魏信权家。有陈家大院,陈健民是位教师。葛家大院、吴家大院、业家大院……

在古建筑中最重要的应当是“义学”。在沟西沿的四合院当中,曾有道光年间承德知府海忠捐献自己的薪俸,特意建起一所房舍叫“热河义学”,它是不收学费的,只为了解决贫困家庭的孩子到此来读书。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老承德萃芳照相馆

绘图/尹忠

我在承德街文庙两级小学校上学时,曾听我们学校的校长王兆荣讲,在清朝年间刚兴义学,教课的人物就是王校长的祖辈和中学教师的姜会庚老师的祖辈。王校长和姜老师他们两家在1934 年间的住房就是早年的“义学”。他曾说:“早年义学的教舍仅有十多间房舍,朝东有论坛门楼,北方是一排房舍五间,门上方有‘热河义学’四字横匾。各柱前有初廊,西侧有三大间,房子是老师的住室,南边五间是厨房和仓库,旁边有一间是厕所。门楼两侧原为空地,民国年间办私塾学馆才盖起来,不办书馆,就分别住进民户。”道光年间的“义学”一直沿袭下来到光绪年间,后来多年又在此地办私塾馆,可以说这里总有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由此可见,这条沟文化的气氛是很浓厚的。

老承德西大街大榛子沟的旧景往事……

老承德城区(局部)

绘图/尹忠

现在,我深感应当利用棚户区改造机会,建议复建起“清代义学”遗址建筑,将会为承德全域旅游增加一处景观,对国内外游人考证研究清史也有一定价值。借此机会,呼吁复修义学建筑,请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同时也建议把承德府署旧址处,名人故居胡家鼐的宅邸处做个标志碑,这标志碑上有古建筑格局的绘画,又有对其历史建筑的介绍等,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老热河的文化,彰显这座城市的魅力。

尹忠老先生

呼吁复建起“清代义学”遗址建筑

这事儿您怎么看

欢迎在文后留言

发表您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