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李承晚一道命令折損十萬韓軍

1950年6月25日,三八線上打響了第一槍,北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迅速佔領了漢城。戰場上滂沱大雨中,到處可見已經不成建制的南朝鮮軍隊在向南逃。27日中午,人民軍突破了南朝鮮佈防的“倉洞防線”,天一黑,人民軍便大規模滲透到了整個防線的後方,南朝鮮最後一道防線“彌阿里防線”也徹底垮了。

朝鮮戰爭:李承晚一道命令折損十萬韓軍

此時,美國大使約翰.穆喬被告知要同李承晚政府工作人員一起轉移。穆喬為了讓這位總統留下來,明知南朝鮮軍隊正在逃命的路上,有的甚至已經全軍覆滅,但還是信口開河地說,南朝鮮軍隊打得很好,沒有哪支部隊已經潰敗。總統要是留在漢城,能夠激勵部隊的鬥志。如果總統逃跑,消息傳開,“就不會有一個南朝鮮士兵去抵抗北朝鮮的進攻”了,“整個南朝鮮陸軍就會不戰而垮”。可是李承晚堅持要走。他趁穆喬一離開,立即命令交通部長準備專列,點火待命。27日凌晨,李承晚和他的家眷以及幾個貼身幕僚在戰爭爆發不到五十個小時後,在黑色的夜幕中乘上專列從漢城逃跑了。

朝鮮戰爭:李承晚一道命令折損十萬韓軍

按照周密制定的漢城防禦應急計劃,漢城以北的每個重要橋樑和公路都應在危急時刻被炸燬。但是,在南朝鮮軍隊一瀉千里的潰敗中,計劃上的任何一個字都沒有被執行過,防禦應急計劃等同了一張廢紙。但是,有一座大橋的炸燬計劃卻執行得很堅決,這就是漢城以南漢江上唯一的一座大橋——漢江大橋。這座大橋是漢城通往南方的唯一通路,是南朝鮮軍隊撤退和難民轉移的生命線。李承晚在逃跑之前下達命令,為了阻斷追趕而來的人民軍,這座橋必須炸掉。28日凌晨2時,在大量難民和潰敗的軍隊仍擁擠在橋上時,這座橋被毅然決然地炸掉了。

朝鮮戰爭:李承晚一道命令折損十萬韓軍


事實上,炸橋之時橋上有3列車輛長隊和難民混雜在一起;橋北側的大道上,排成8列的車輛和炮車,軍隊和難民混雜在一起,擠得寸步難移。據事後查明,這次爆破,難民、軍隊、車輛和兩節橋樑一起被炸飛,奪去500~800 人的生命,同時切斷了南朝鮮軍隊主力的退路。

朝鮮戰爭:李承晚一道命令折損十萬韓軍

過早地炸燬漢江大橋,給南朝鮮軍隊帶來“災難性後果”。漢江大橋被炸時,南朝鮮軍隊的主力第2、第3、第5、第7師和首都師都在漢城的外圍防線,還有相當的戰鬥力。但是,當他們知道漢城東門的防線已被突破及漢江橋被炸燬的情況後,便爭先恐後地撤退到江岸。然後,利用筏子和渡船,或者游泳渡過漢江。這些倉皇渡江的南朝鮮士兵幾乎丟棄了所有的裝備。

朝鮮戰爭:李承晚一道命令折損十萬韓軍

後來的事實是,炸燬大橋後10個小時,北朝鮮人民軍才進入漢城市區,12個小時後才到達漢江。如果炸橋時間推遲幾個小時,南朝鮮的兩個整師和大部分物資就可以過江了。據史料統計,戰爭爆發時,南朝鮮軍隊有9.8萬多人,6月28日漢江大橋炸燬後,逃過漢江的南朝鮮軍隊僅剩下2萬多人了。雖然後來南朝鮮軍事法庭以“炸橋方式不當”為罪名,槍斃了負責炸燬漢江大橋的工兵處長,但這次事件給南朝鮮軍隊心理上造成的影響長時間難以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