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推理——十九世紀英國倫敦「開膛手傑克」謎案(四)

被認為是“開膛手傑克”的嫌疑人大約有200人之多,其中最知名的有劉易斯·卡羅爾(童話《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的作者)、艾伯特·維克多王子,甚至包括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然而,這些猜疑全都沒有找到無可爭辯的證據。

一起來推理——十九世紀英國倫敦“開膛手傑克”謎案(四)

還有一些被當時的記者等人點名為潛在的白教堂兇殺案嫌疑犯(但請注意,並沒有證據可供認定他們就是),其中幾位著名人選是:

威廉·亨利·伯利(William Henry Bury)(1859—1889)

自倫敦遷居蘇格蘭後不久,他於1889年2月10日勒死髮妻愛倫·艾利奧(Ellen Elliot),而她曾是名ji女。在她死後不久,又在其腹部施與幾道傷口。有些人相信,這幾道傷口十分類似瑪莎·塔布連與瑪莉·安·尼古拉斯遺體上的痕跡。柏利向當地警方自首後便被列為嫌犯之一,雖然他宣稱並未涉及其他任何案件。不久之後他在蘇格蘭丹地(Dundee)被處以絞刑,罪名是他自己承認的謀殺妻子。

湯瑪斯·尼爾·克利醫生(Dr. Thomas Neill Cream)(1850.5—1892.11.16)

一位暗地裡專門從事墮胎的醫生。生於蘇格蘭,於倫敦接受教育,在加拿大開業且之後轉往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1881年他被發現要為他幾位病人中毒,其中男女皆有,負起責任。起初,這起事件沒有他殺的嫌疑,但克利自己卻要求調查這些屍體,顯然這是個引起他興趣的嘗試。之後他被關在位於久利特(Joliet)的伊利諾州州立監獄,1891年7月31日被釋放出獄,理由是品行良好。到倫敦展開新生活後,他再度被控謀殺並遭到逮捕,1892年11月16日處以絞刑。根據某些來源所述,他死前最後幾個字是說:“我是傑克....。”("I am Jack...")此話被詮釋為意指開膛手傑克,但也可能被矇頭罩消音過。專家們根據參與處刑警官們沒提到這宣稱曾妨礙招供的理由,主張這個插曲也許本身沒啥意義的可能性大於此為後來捏造的故事。據聞開膛手犯案之時,他正在監獄裡服刑。然而有些著作認為在被正式釋放前他能賄賂警官而離開監獄,或留下一個替身在他所住的牢房裡,但這兩種說法都沒法獲得權威資料佐證。(參見湯瑪斯·尼爾·克利)

弗雷德瑞克·貝瑞·汀尼(Frederick Bailey Deeming)(1842.7.30?—1892.3.23)

一名當時住在澳洲雪梨的水手,有位妻子和四個小孩。由被視為一名英國公民,1887年12月15日他被控破產而前往位在英格蘭的法庭。雖然最後被判處40天徒刑,但顯然他在1887年12月29日就被釋放,並試圖與妻小一塊逃到南非開普敦躲避債主。抵達不久他便因詐欺被當地警方盯上,於是又把妻小送到英格蘭,而自己前往新建立的約翰尼斯堡,從此他似乎消失了:沒有可靠的資料記載1888年3月到1889年10月兇案發生期間他的行蹤下落。他再度現身是在英格蘭的金斯頓赫爾(Kingston upon Hull),在此他叫做哈利·勞森(Harry Lawson),即他眾多化名的其中一個。成功轉入職業騙徒生涯後,他顯然試圖與分居的妻子破鏡重圓。1891年7月,他們倆同孩子搬到雨山(Rainhill)的租屋,但這段重歸舊好於1891年8月11日他趁妻小睡覺時割斷他們喉嚨後嘎然終止。由於在他是以單身漢的身份引介到當地,並聲稱其家人是來拜訪他的姊姊與侄輩,所以很輕易解釋他們的失蹤。之後他向他房東女兒愛咪·馬瑟斯(Emily Mathers)求婚,並於1891年9月22日結婚。1891年11月2日這對新婚夫婦搭船離開英格蘭南安普敦,1891年12月15日抵達澳洲維多利亞州。1891年12月24日他殺了愛咪,把她埋在租屋底下,隨即離去。愛咪的遺體不久被發現,並引起當地偵查與尋找在英國其他屍體的行動,這也導致他於1892年3月11日被逮補,並於審判中判處絞刑,而當時的澳洲輿論認為他就是開膛手。據說他熟識開膛手被害人凱撒琳·艾道斯,並與她保持通信,但這個說法仍無法證實。

羅伯特·道森·史蒂芬生(Robert Donston Stephenson)(1841.4.20—1916.10.9)

一名對神秘學與黑魔法深感興趣的記者兼作家。連環兇殺案發生前他是白教堂醫院的病患,並在兇殺案結束後不久離開。他是專門寫作關於警方辦案的報紙專文作家,而他古怪的舉止以及對罪案的興趣終究讓業餘偵探將他提報給蘇格蘭場,可兩天後他也親赴警場,並提報他認定的嫌疑犯:一名叫摩爾根·戴維斯醫生(Dr Morgan Davies)的男子。之後他又被報紙編輯威廉·湯瑪斯·史蒂德(William Thomas Stead)、作家瑪貝兒·柯林斯(Mabel Collins)與她好友巴洛妮斯·維託莉亞·魁瑪斯(Baroness Vittoria Cremers)列入嫌疑犯之列。

一起來推理——十九世紀英國倫敦“開膛手傑克”謎案(四)

其他幾個兇殺案後常被認為是兇手的名字(但請注意,並沒有證據可供認定他們就是),其中包括:

約瑟夫·巴內特(Joseph Barnett)(1858—1926)

曾當過漁貨搬運工,1887年4月8日起曾是受害者瑪莉·珍·凱莉的情人,直到1888年10月30日兩人吵過一架後才分手。之後他每天都拜訪她,據聞是試圖恢復兩人的感情,而他否認自己有嫌疑。雖然有人把其他幾件兇案算在他頭上,但他被懷疑乃因由愛生恨而殺了凱莉。據說他對凱莉的描述構成了今天我們對凱莉所知道的絕大部分,可是有關她的描述和他的報告是否切實仍有疑問。

大衛·科恩(David Cohen)(1865—1889)

一名波蘭裔猶太人,他被關進柯爾尼哈奇精神病院(Hatch asylum roughly)時大致上吻合兇殺案結束的時間。由於被描述成具有殘暴的反社會傾向,這位可憐的倫敦東區住民被作家兼開膛手研究者馬丁·菲多(Martin Fido)在其著作《罪案,開膛手傑克之死與偵查》(The Crimes, Detection and Death of Jack the Ripper 1987年出版)認為是嫌疑犯。菲多宣稱“David Cohen”這名字在當時被用在警方認為名字無法查證,或名字太難拼寫的猶太人身上,就如同今天的“John Doe”(參見無名氏),這種說法被其他著作爭論不休。

菲多經過一番思考後,認為柯恩的真實身份是納森·凱明斯基(Nathan Kaminsky),一位住在白教堂附近的鞋匠,他曾因感染梅毒而接受治療,並在科恩的身份被確認同時宣告失蹤。菲多與其他人相信警方將凱明斯基與柯明斯基這兩個姓氏搞混了,導致錯誤的人選被列入嫌疑犯名單(參見上面的阿朗·柯明斯基)。在精神病院裡,科恩表現出暴力和破壞傾向,今天看來令人聯想到精神分裂症,因而必須加以監禁。最後他於1889年10月死在精神病院。前聯邦調查局犯罪紀錄員約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在其著作《糾纏我們的案件》(The Cases That Haunt Us 2000年)裡,斷言從來自地獄信("the "From Hell" letter)的用詞收集到的個性線索全指向兇手就是科恩,“或某個非常類似的人”。

一起來推理——十九世紀英國倫敦“開膛手傑克”謎案(四)

案發地地圖

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1832.9.27—1898.1.14)

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的筆名。根據迴文作家理查·華萊士(Richard Wallace)的著作《開膛手傑克:無憂無慮的好友》(Jack the Ripper, Light-Hearted Friend),書裡首度認為他有嫌疑,雖然這說法並不被其他研究者看重。

威廉·魏希·古爾爵士(Sir William Withey Gull)(1816.12.31—1890.1.29)

維多利亞時代傑出的內科醫生。他被點名為開膛手,並且是備受爭議的王室陰謀論成員之一。拜該理論廣受小說家歡迎與其戲劇性所賜,古爾以開膛手的身份出現在許多書籍與電影(包含開膛手)。

喬治·哈金森(George Hutchinson)

一名勞工,1888年11月12日他到倫敦警局陳述1888年11月9日他花許多時間窺視瑪莉·珍·凱莉住的房間時看到和她在一塊的男士鮮明的長相。即使當時是黑夜,他仍相當仔細的描述這名嫌疑犯的相貌。顯然,他的描述最終仍被警方所懷疑,因為根據警方之後所宣稱唯一好好看過兇手長相的證人是名猶太人,而哈金森不是。現代某些學者認為他自己就是開膛手,且試圖混淆警方辦案。

詹姆斯·凱利(James Kelly)

不確定是否和開膛手受害者瑪莉·珍·凱莉有親屬關係。1883年掐死自己的妻子,因而被判有罪。由於被認定精神失常,他被轉送到精神病院,直到1888年自院內逃脫。連續兇殺案期間警方找尋他不成,而他顯然消失的無影無蹤。1927年他突然自己回到警局,並於兩年後死亡,死因據推測是自然因素。兇殺案期間他的行跡為何仍是個謎。

詹姆斯·梅布利克(James Maybrick)(1838.10.24—1889.5.11)

一名利物浦棉花商人。在起當時十分轟動的審判期間,他說服自己的的妻子佛蘿倫絲(Florence)毒死自己。由於這起事件充滿爭議,原本應被判的死刑被減為終身監禁,且七年後她終究被釋放。一本據稱是梅布利克的日記宣稱他在裡頭坦承自己就是開膛手,但這本日記今天普遍認為是個騙局。

亞歷山大·培達欽科(Dr. Alexander Pedachenko)(大約1857—1908)

俄羅斯帝國秘密警察。他曾被送到英國製造謀殺案以敗壞當局名聲,後來因無法剋制自己犯下更多兇殺案,而被送進精神病院終渡餘生。有關他是開膛手的證據在當時並不完整,而且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培達欽科這號人物曾經存在過。

法蘭克·邁爾斯(Frank Miles)

邁爾斯是倫敦著名的畫家,他常用阻街女郎作為其畫作的模特兒。據稱這位藝術家死於白教堂連續兇殺案之前,但實際上他被發現於1891年死在精神病院。一個理論顯示他與麥維·麥克那登的關係,因為邁爾斯和其室友王爾德住在泰特街(Tite Street)靠進麥克納登住所的地方。邁爾斯的表親替艾柏特·維克多王子工作,而馬塔古·杜立德,也是另一位嫌疑犯,曾和邁爾斯待過同一個軍團。這個理論是由湯瑪斯·塔希爾所提出,但從未被人接受,也許是因為這說法的理由太過薄弱。法蘭克·邁爾斯會成為開膛手傑克的人選要追溯至1970年代,被唐納·羅比洛(Donald Rumbelow)著作《完全開膛手傑克》(Complete Jack the Ripper)提到。

法蘭西斯·湯普生(Francis Thompson)(1859.12.18—1907)

詩人。自身奉獻於天主教並身兼唯美主義運動成員。1889年他寫了一個短篇故事〈結束吵雜的工作〉(拉丁文原名:Finis Coronat Opus),其中描述一個年輕詩人以女子作為異教神祇們的犧牲,得以前往地獄獲得創作的靈感以求他獲取名聲的慾望。他的故事不是被視為宗教狂想,就是被看作一名憤怒男子犯下許多罪行,但這似乎不代表他在現實生活中作了這些案子。

詹姆斯·史蒂芬(James Kenneth Stephen)(1859.2.25—1892.2.3)

詩人兼艾柏特·維克多王子(艾迪) 的導師。自覺是位女性貶抑者,他在1886年或1887年冬天一起事故後患有嚴重的心理與生理疾病。他的詩作中可以看見些病態情景,但沒有徵兆顯示這些作品是出自兇手的親身經驗。他引起膛手研究者的興趣主要是因為他與艾迪王子的關係。

一起來推理——十九世紀英國倫敦“開膛手傑克”謎案(四)

艾伯特王子

艾伯特·維克多王子,克拉侖斯公爵(Prince Albert Victor, Duke of Clarence)(1864.1.8—1892.1.14)

他被許多書籍點名為兇手或兇手所掩飾的對象,目的是為了遮掩他可疑的失節行為。這個理論被著名的歷史學家嗤之以鼻,也被大多數開膛手研究者認為不可盡信。

約翰·威廉爵士(Sir John Williams)(1840年 — 1926年)

維多利亞女王的好友,並擔任她生產比阿特麗絲公主(Princess Beatrice)的產科醫生,他在其中一名血親湯米·威廉(Tony Williams)2005年出版的著作《傑克叔叔》(Uncle Jack)裡,被控犯下開膛手的罪行。這位作者宣稱手上握有的資料顯示這位醫生認識所有受害人,並殺了她們且將其肢解,以進行關於不孕的研究。

(未完待續..)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犯法必罰,違法必究。請各位珍惜身邊人,切勿以身試法】

【圖片與文章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