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公務員需要具備哪些一技之長?才不怕被淘汰!

年輕公務員需要具備哪些一技之長?才不怕被淘汰!

現時的形勢,對於許多公務員來說並不友好。養老金雙軌制的打破,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監督制度越來越嚴格甚至苛刻,甚至一度傳聞取消委任制,應當說,公務員的“鐵飯碗”正在變脆,甚至可能被打破。尤其基層公務員,可謂錢少、事多、壓力大、發展空間有限。

有許多在企業工作的朋友,他們對公務員的評價一般不太好。體制外的許多人,認為公務員不創造價值,能力也平平,甚至只是庸人。

公務員確實不創造價值,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維持秩序,守護價值。如果公共組織、尤其是機關單位的主要職能是盈利,無論私企還是外企,都會過得很悲慘。早些年政企沒有分開,很多國企簡直就是政府的派駐機構,其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差、養了一大幫閒人不說,也嚴重阻礙了私企的發展。在今天,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稅務局、工商開了企業,市場上大多數同業競爭的私企肯定活不好。

而公務員的能力,確實並不那麼盡如人意,具體原因,卻有必要深究一番。

公務員的首要能力是處理人際關係,而不是精通業務

年輕公務員需要具備哪些一技之長?才不怕被淘汰!

這點非常令人痛心,也是畸形的,更是無奈的。在中國的體制內,大多數人70%以上的精力用於處理人際關係——如何表現得尊重領導、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做人、如何迎來送往、如何拉攏關係、如何擴展人脈。

這是一種病態。“八項規定”出臺之前,辦公室主任這一職位極其重要,選人慎之又慎,其中秘而不宣的一條標準就是會接待。可以說,大多數辦公室主任除了要有不錯的酒量,還要長袖善舞,能處理好迎來送往。

直到現在,對許多公務員的評價標準,非常重要的一條也是“做人”。有句流傳很廣的話,叫“做事先做人”,簡直是體制內對道德要求的“標配”。雖然實際上,做事和做人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即使有不少聯繫,但絕不能等同。

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處理人際關係,毫無疑問影響了大多數年輕公務員鑽研業務,也導致了公務員們雖然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人精,卻往往缺乏過硬的專業技術。

在體制內重用、晉升往往與專業技能關係甚小

年輕公務員需要具備哪些一技之長?才不怕被淘汰!

這點簡直令許多專業技術人員抓狂、痛心。許多單位的技術骨幹,往往只是級別稍高的辦事人員。比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破案經驗豐富的老刑警,臨退休了只是副主任科員;精通稅法的老同志只是個基層分局局長;擁有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雙證專業人才在市財政局只是個科長。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相反的,我們經常看到在許多需要較強專業技術的單位,卻是外行領導內行。農業局局長可能一天農學都沒讀過,住建局局長是學財務出身,司法局班子成員沒一個受過系統的法學教育。

在體制內,尤其是機關單位,級別幾乎代表了一切。而專業技能與晉升幾乎完全脫節,再加上公務員沒有評職稱的制度,令許多同志不願意花時間精力鑽研業務,專業技能一般、甚至沒有。

以上種種,導致了許多公務員缺乏專業技能,尤其是與體制外通用的技能,很難走出體制外,即使在體制內過得不如意,也不敢輕易跳槽。

公務員需要具備的一技之長

年輕公務員需要具備哪些一技之長?才不怕被淘汰!

所以我建議公務員們,尤其是年輕基層公務員們,不要沉溺於一時的安逸,不可放鬆學習,也要多多合法合理地賺錢,畢竟“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我認為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幾點上:

1.在現工作崗位認真地鍛鍊和學習

對溝通協調、組織計劃、傳達溝通等等事務性工作也不可掉以輕心,通過對行政事務的協調、傳達、處理等,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日後離開體制,無論是去企業工作,還是自己創業,這些基本的工作能力都可以讓你受益終身。很多人小看了這些溝通、協調、組織能力,認為這是無能的表現,但實際上無論在哪個組織,以上能力都是必備的,令公務員們淪為“只會動嘴、不會動手”的,是官僚主義,而不是以上能力。

2.培訓其他職業技能

找一些通用性高的職業技能,最好考取一些職業資格證書,如法律資格考試、註冊會計師、建造師之類的,資格證書可以從易考到難、從低考到高,也算是為以後多鋪一條路。但要注意,培訓一定要有方向,切忌盲目,最好與本職工作有一定的相關性,這樣既能節約時間精力,又能有一定程度的實踐。

3.積極主動地理財

有條件的,可以通過買房、炒股等投資方式,使資產增值。家庭成員或好友在經商的,可以通過自身的優勢融資,比如銀行貸款,交由其打理,獲取收益。但必須注意,這類投資要注意穩定,畢竟公務員收入不高,一旦虧本,要填這個洞可不容易。所以要考慮投資給可靠的人,也要時時關注其經營情況,保持聯繫,並使用一定的方式提高安全係數。

4.結交更多朋友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可以結識一些私營企業主,平日時向其顯示處理事情的能力,尤其是第1、2點中提到的組織、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當然,不可突破底線)。一旦有變,可以到企業中就職。許多公務員,尤其基層公務員管理一個小企業,或在中小型企業擔任中層都能勝任,但跳出體制後,往往苦於沒有機會,畢竟企業對公務員心存許多偏見,往往不認為他們有多強的能力。但熟悉的人都知道,許多公務員的思維、辦事能力都相當不錯,很多務實型的公務員擔任企業的管理崗位也沒有問題。

5.在體制內轉型

縣級及以上政府大多有下屬集體企業,如到處都有的城市投資集團。有些同志從公務員轉型成為國企員工後,一則收入提高了,收益就在眼前,二則進一步瞭解市場,為日後轉型到企業工作打下基礎。當然,轉型必然伴隨著風險,在集體企業也有很大工作壓力,一定要謀定而後動,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且要有徹底扭轉三觀的覺悟。

以上說了些皮毛,只是想告訴大家,體制內已經不再是安全屋,公務員也不再是鐵飯碗,而且缺乏專業技能,毫無疑問是一個弱點,需要未雨綢繆,早提升自身能力,多一項技能就多一條路,希望對讀者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