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會成爲世界第一強國嗎?

情亦求精


不會,他沒有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條件,天生沒有成為強國的基因!國家的組成,就物理形式來說主要由土地和人口組成,在這其上,人的因素主要有整體規模的大小,社會階層方面三六九等的差別。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土地上來說也有領土範圍的廣泛與否以及蘊藏資源的多寡區別。就日本領土來說,四個石頭疙瘩帶著一群小石頭組成的民族國家,雖然經過細緻耐心的經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日本的缺陷實在太明顯,那就是領土範圍有限,發展空間不足,資源匱乏,發展受限太多,提到人口,估計是最讓日本人糾結的,人少了沒安全感,人多了擠的慌,擠的都要“下海里”了,甚至於也要產生安全危機了。

還有日本的經濟實力,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空中建樓閣,很多人被日本人在工業文明背景下取得的成就折服,認為日本人是一個能幹的民族,其實與能幹比起來,日本人更精明。


他們本身並沒有發展工業文明的物質基礎,不管是鋼鐵、煤炭、石油還是其他方面的資源,日本統統沒有,這就很容易被人卡脖子,一旦發生政治危機和戰爭危機,都可以往死了卡的那種。

日本既沒有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底氣,也沒有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底牌,不是它沒準備好,而是沒有成大事的條件,日本民族走的最妙的一招棋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投入美國的懷抱。

靠著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大行其道,要不然日本想要在二戰的廢墟中迅速完成重建,並再次在經濟上有所建樹是不可能的,美國則需要日本這一枚棋子作為自己東亞戰略的支撐點。

雙方各取所需,這本就是世界運轉的本義,但無論如何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這事,的確有點胡扯了!


歷史三日談


日本曾經想過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一百多年前的明治維新,雖然被看做是日本這個島國從沉睡中甦醒過來的一場鉅變,走向工業化大道的日本,試圖通過武力來達到征服東亞乃至於整個亞洲的目的,兩次世界大戰,日本都是深度參與國,其罪行累累,罄竹難書,日本有過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夢想與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佔領的他國領土比德國,意大利都多,那個時候的日本,連當時的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都不放在眼裡,目空一切窮兵黷武,殺人如麻與所有愛好和平的人類作對的日本,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從此以後,日本再無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可能,現在,未來都無可能。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點得出結論:



一:日本的軍事力量正在壯大,但整體實力受國際影響難以做大做強。日本人曾經深深傷害過世界人民,兩次世界大戰日本都是主兇,懲惡者,先懲元兇,東京大轟炸,兩顆原子彈完美落下,自知失敗在即的昭和天皇最終發佈“人間宣言”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美國託管日本後,日本海外駐軍及本國所有軍人放下武器立即投降,日本此後不能擁有武裝力量,但後來日本藉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不斷的將以警察為主的自衛隊軍事武裝化,日本自衛隊如今已經是徹頭徹尾的武裝力量,特別是日本曾經引以為豪的海軍,如今已是世界排名前五的規模,所謂的自衛隊早已經成為了“武裝隊”,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只有遏制日本的軍事力量,限制日本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才有可能從源頭杜絕日本的對外侵略。



二:日本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嚴重,新生嬰兒出生率低,人口逐年減少將對日本的未來產生最致命的影響。根據今年6月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人口動態統計顯示,2017年全日本新生嬰兒為946060人,比上一年減少30918人,創下歷史新低。在日本人口少子化一直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是一個生活成本極高而就業壓力又巨大的國家,年輕人的生活,精神壓力太大,對婚姻,家庭,性愛失去了夢想和慾望,導致的後果就是日本年輕人的結婚率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新生嬰兒逐年下降的同時,日本1.26億多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人口是一個國家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日本目前超低的人口增長率,將嚴重影響到這個國家的長遠發展,而老齡化問題則加重了日本的國家負擔,雙重不利因素下,日本很可能能會在未來變成“人口小國”,“經濟小國”。



三:日本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島國,許多重要資源高度依賴進口,在國際經濟貿易上比較被動。日本總面積37.6萬平方公里又四國,本州,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這是一個資源非常貧瘠的國家,除了擁有超過4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經濟區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日本其他重要的戰略資源幾乎都依賴進口,包括石油,銅,鐵,天然氣,煤炭等戰略,經濟資源都高度依賴進口。美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靠的不僅僅是發達的經濟和強大的軍事,還有就是美國本身就是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大國,這一點日本是完完全全比不上。



四:日本處在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上,天災不斷,而且破壞力巨大,對日本的國民生產及生命財產安全都造成巨大的破壞。日本作為一個群島國家,又正好處在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上,天災不斷且破壞力巨大,就拿這一次日本25年來最強颱風“飛燕”來說,其破壞力之大,連日本第二大機場關西國際機場都大面積被海水淹沒,同時還使超35萬日本家庭停水停電,整個日本都幾乎陷入半癱瘓狀態。除了颱風基本年年光顧日本,日本也是個地震頻繁的國家,近日(6號)日本北海道又發生里氏6.7級強震,札幌市內部分道路及住宅塌陷,結果是札幌市政府於本月17日宣佈放棄申辦2026年冬奧會,而更早的東日本大地震則對日本的破壞力可謂是史無前例的,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對日本的破壞至今都未完全恢復,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主要責任就和日本的這場世紀大地震及海嘯有關。

總結:日本是成不了世界第一強國,這是很好認證的問題,通過以上幾點觀點(限於篇幅只挑重點),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雖然常年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在強國之路上日本依然困難重重,比綜合日本顯然有不少科目水平差強人意,光靠拼經濟要想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大國布衣


日本在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時都沒能成,以後永遠不可能了。

日本之所以能給中國近代來帶來如此大的屈辱


,並不因為它有多麼強大,而是因為清政府極端腐朽,才造成甲午中日戰爭吃了敗仗,而之後靠著中國賠償和從中國搶劫去的財富再來入侵內戰不止的中國。

中國身邊有日本這頭虎視眈眈的惡狼,只會讓中國人以後更加清醒,更加防範,這對中國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會變得更加強大。

中國的強大對曰本來說就是最大的惡夢,日本沒了往中國擴展的空間,還如臨深淵,還想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日本人這個夢可以早點醒了。日本下次入侵中國之日也許就是日本沉海毀滅之日,大家認為呢?



曾看到一篇報道,只要中國人去日本送錢人的減少百分之九十,而把每年節省下來的上千億貢獻給國內的話,想想會是什麼情況?估計日本人也不敢在中國人面前如此張狂了。

看來日本能不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不在日本人那裡,而在中國人自己這裡,縱算日本人再爭氣,不來一個人到中國旅遊,中國也不在乎,而中國人如不去日本旅遊購物,則日本經濟立馬衰退。

甲午戰爭,不是中國軍事力量不行,而是中國人自已不爭氣,結果讓日本打贏了。抗日戰爭,如果中國人沒有那麼多漢奸偽軍幫忙,中國會損失那麼大?現在想不到還有那麼多中國人去送錢給日本,難道你們真的想幫助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醒醒吧,中國人。


湘平古珍郵館


實際上日本科技在大幅度衰退的!

十年前,中國軟件只能和日本齊平,十年後早就把日本甩到不知道什麼地方了。大家用過日本手機系統就明白了!

以前日本顯示屏技術領先全球,現在大家只關心自己的高端機是不是三星SUPER AMOLED。而且國產也成功殺入第三位置,緊追日本。

日本過去的電信技術領先全球,這個大家沒意見吧?(那個時候還有諾基亞也是超級電信巨頭)現在被玩成了,中興華為VS高通思科!其他電信直接被忽視了,大家只關心的是華為和高通誰更牛逼…

日本鏡頭也是牛逼的特徵(尼克爾、富士龍都是鼎鼎有名的鏡頭),佳能前段時間攝影比賽,參賽者用國產老蛙鏡頭拍攝的照片,一舉拿下大獎,佳能臉都被打腫了!當然,鏡頭總體技術依然是日本領先,但是可以看到國產的鏡頭不簡單。(日本單反和單電依然是日本領先全球的象徵,目前依然處於無敵的狀態)

日本的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也是一直領先世界,但是固態硬盤時代來臨,大幅度被削弱,大家最關心的是英特爾的3D固態硬盤技術,三星3D固態硬盤,華為也出了變態的企業級固態硬盤!然而日本硬盤只能靠性價比用於民用市場。遠不如機械硬盤傲視全球的水平了。

日本cpu貌似從來沒有什麼成就,國產起碼還有龍芯、申威、麒麟、展訊等等支撐門面,雖然不如美帝的,但是在全球來說,還真沒幾個對手!!!

日本的汽車、打印機、單反成為支撐日本的科技三大主力!如果壓垮日本最後的三根稻草,日本從此再也不高科技了!(有人說日本機床啊,這些還不至於成為主力軍)


夢視


受限於領土與人口數量,日本非常缺乏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基本面。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確曾經奇蹟一般的接近過這個目標。但是,即使是接近的這個目標,也是僅就經濟(GDP)而言的,日本一度GDP的確看似有超越美國的趨勢,但是如果談論政治和軍事等更多元的指標,日本連接近美國的機會都沒遊過。

2017年,美國GDP以19萬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以13萬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二,日本雖然排名第三,但僅有4萬多億美元,直有中國的三分之一,而美國更幾乎要接近日本GDP的5倍,差距可謂巨大。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盛極一時,雖然經濟規模尚只有美國的一半,但無論從經濟增速,還是經濟模式而言,日本似乎都全面壓倒了美國,日本製造特別是電器和汽車橫掃世界,即使在美國本土也把美國品牌打得落花流水。八十年代初美國曾有一本非常流行的書叫《日本第一》,盛讚日本的經濟模式,在當時的全球輿論心目中,激進派認為日本GDP在十幾年內就會超越美國,達到世界第一,就算是保守派,也認為即使日本GDP短期內無法超越美國,但日本的經濟模式和經濟增長質量已經超越了美國,日本模式已經超越美國模式,成為全球各國應當效法的對象。

最諷刺的是,1985年美日簽訂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經濟儘管已經埋下了盛極而衰的種子,但憑藉著日元的大幅升值,日本經濟卻在已顯露頹勢的1995年達到了數據上最高峰:GDP超過了美國70%,人均GDP更是甩下美國一大截。也就是在這一期間,日本成為全球市場的最大買家,一度有買下全美國的誇張說法。

但頁就是在此時,日本泡沫經已經開始破滅,日本進入了失落的二十年,GDP此後被美國越甩越遠,只至去年的20%出頭。

現在看來,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只是一場幻夢而已。


張明揚不說話


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土地排在世界前列的是中國,武裝力量強大的是中國,歷經五千年風吹雨打不動搖的是中國,歷經幾千年雨水侵蝕不生鏽的是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是中國,不是日本。


FsY73926677


首先我愛自己的國家而且是很愛我的中國,在很多地方我們不謙虛很高調,說實話日本人的認真和勤勞可以說世界第一,他們靠的是信譽,他們的思維方式很超前,他們做的東西很人性化,讓人很容易接受,很長遠,長遠到讓人感嘆,能讓你體會到製造者創造者的執著與極端的態度左右了那些原子分子,,,他們很可能成為第一。


愛中國DD1


不會,我們冷靜客觀全面分析一下日本的現狀。

首先我們要承認日本的強大,在生產總值上不算歐盟的話僅此於中國美國排行世界第三,是第四德國的1.3倍,也是人口眾多,而且的確屬於大國範疇,別不信,中國對大國國策的文件裡就有日本,官方認證的,而且日本還有一支現代化的一流軍隊,軍費一度達到世界前五,而且掌握民用核技術,一旦戰爭開始立刻有轉化成戰爭核技術的能力。

但是注意,日本至今是一個政治軍事不自主的國家,美國在日本有駐軍而且有權利直接在日本基地進攻第三國。政治上美國也處處壓制日本,一是美國把日本當作自己在西太平洋和東亞的橋頭堡,二是美國對於戰敗t國日本仍然處於深度警惕,一直不敢鬆開日本的枷鎖。

日本現在老齡化嚴重,日本隨處可見的超市中老人用品遠多於嬰兒用品,出生率逐年下降,而且有幾年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

日本不是一個有積極向上氛圍的國家,簡單說,在中國,無論你處於什麼階層,大多人都是在努力生活工作積極向上的,而日本,不但階級分化嚴重而且十分壓抑,一個個年輕人就像齒輪一樣緊張的工作,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社會氛圍並不是一個上升期國家的。

最重要的一點,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體量實在太小了,國土狹窄,資源短缺,不像俄羅斯那樣國土廣闊也不像我國那樣能源能自給,許多原材料都要進口,很多資源依賴外國市場,一旦進入戰時日本的海上線路就會被封鎖,難以為濟。


而且日本的大國崛起夢一直被限制,它們地緣政治太差了,處在第一強國美國,高速上升時期的中國,不服就是乾的俄國夾縫之中,而且旁邊就是世界火藥桶棒子半島,吸引全世界目光,而且棒子們和本子關係也不太好,日本又有前科,圍著他的國家不是敵視就是警惕。

日本也不是沒想過和中俄靠攏,但山姆大叔從中作梗,想想那些詭異下臺的日本首相,日本也很絕望啊。

安倍這麼跳都是因為自身國家政治的不自主,他也是左右逢源,各種作戲。


日本是地區性強國,但是成為世界級別強國的路已經堵死了,世界第一強國不用想了,除非有超自然力量......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歷史區的哈士奇



日本過去沒有,現在也不是,將來更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為啥?

\n

世界第一強國首先表現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從歷史來看,日本人很難做到政治的正確,經常劍走偏鋒,信奉武力,軍國主義陰魂不散,難以服眾。

\n

世界第一強國也表現在經濟上,日本經濟曾經一度差點超越美國,但是被美國一紙廣場協議就打落塵埃,這說明日本經濟的脆弱性。蕞爾小國,經濟對外依賴性太強,沒有做經濟老大的基本條件。

\n


世界第一強國還表現在軍事上,日本軍事實力也曾經一度排名世界前列,並倚仗這一優勢成為二戰元兇。但它的軍事實力也一樣有著不可持續性,且不說駐日美軍對它的捆綁以及和平憲法對它的禁錮,美國人自己也對它保持著防範和警惕,不會坐視其強大。

\n


世界第一強國還必須有文化方面的影響力,日本文化除了藝妓、動漫等以外,真正能拿的出手的具備世界影響力的不多。況且它很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學的,屬於大中華文化圈的一分子,構不成獨立自主的文化體系。

\n

其他的科技、教育等方面,日本有一定優勢,但尚不足以稱雄世界。

\n

綜上所述,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基本不可能,中國、俄羅斯、印度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可能性都比它大!\n


無坡居士


第一強國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包含這個國家的政治影響力、經濟、文化、社會、公民、法治狀況等。我覺得日本在一些單一方面,是世界第一強國,但這個國家發展的體量,以及人口、土地、狀況,以及最重要的國際現實,讓日本成為全方位第一強國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日本的人民是很厲害的。1億2千萬的國民,集體保持著對公共秩序的遵守,對地球環境資源的極高關切與參與,對生活美學的追求,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需要這個國家能夠實行較高水平的教育,較好家庭狀況的延續,較長局面政治與社會的安定,以及較為厚實的經濟家底,作為一個曾經被滿清看不起的東方小國,能夠克服自己天生的不足,逆轉勝,無論如何,日本值得我們去研究其發展的原因,根本目的還是吸收他人長處,為我所用。


二戰時,日本尾隨其它老大帝國,在明治維新後隨著國內經濟因為地震、國際經濟帶來的凋敝,走上了通過對外擴張來緩解國內矛盾的軍國主義道路,給亞洲各國以及日本本國普通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戰後,日本積極實施和平憲法,保持70年不修改一個字,同時在美國的保護下,借朝鮮戰爭刺激恢復生產,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對於日本的發展,一定有我們可借鑑的地方。


現在,日本國內殘存一些右翼勢力,夢想著恢復日本昔日帝國的榮光,這部分政治勢力不容忽視,必須繼續鬥爭,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右翼在日本國內,至少目前已經不佔據國民的主流意識,和平與發展,才是日本人的主流想法。


當然我們也應該警惕,國民意識是一個流動的意識體,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不排除未來任何可能性。但至少目前,以及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以及年輕一代日本人的弱體化,再想重回戰場,估計沒有幾個人願意站出來。


另外,日本如果還想成為第一強國,面臨著少子老齡化這一影響未來根本國運的社會問題。這已經影響到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沒有年輕人口,意味著整個社會未來就沒有了前進的朝氣與動力。不只影響國內消費,經濟發展,科研人才隊伍培養,軍隊招募,更嚴重影響人們對未來日本預期的判斷。沒了精神力,還談什麼奮鬥。此外,日本的土地狀況,對外貿的嚴重依賴,也是日本的天生短板,這決定了它很難做到經濟上的自立與獨善其身,決定了它依附於強國尋求保護的政治格局。


不幸的是,美國精準的看到了日本這一點,經濟上和精神上的雙重依賴。日本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首先要過美國關。美國可以成為日本的盟國,保護傘,親密友人,但無法容忍日本能夠躍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一點早在1989年的《廣場協議》歷史上已經證明。


另外,日本在右翼歷史觀上的糾纏不休,讓日本的鄰國們,也不會輕易容忍日本的野心極度膨脹。只要中國繼續蒸蒸日上,日本幾乎已無機會。


對於日本這個鄰居,無論如何因為搬不走,所以我們總體上是希望和平共處,鬥而不破。直至完全超過,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