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牛倌兒」李祥念的「牛氣」生活

桑植:“牛倌儿”李祥念的“牛气”生活

“牛倌兒”李祥念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28日訊(通訊員 周芸)四十出頭的李祥念,是桑植縣利福塔鎮蓮花埡村人,一個敦敦實實的土家漢子,與85歲的老母親高慈姑相依為命,2014年被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四十歲以前,淳樸忠厚的李祥念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做了“牛倌兒”,日子越來越“牛氣”。

蓮花埡村地廣人稀,因為長期缺水,土地貧瘠,是利福塔鎮有名的貧困村,全村近20公里的公路只硬化了四分之一不到,交通極為不便,李祥念所在的黃家院子組更是貧中之貧。前些年,母親身體還好的時候,李祥念還能在浙江打打工,攢點小錢,交了女友。但女友回家,看到破舊的木屋、落後的交通,就頭也不回地走掉了。而且近年來,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離不得人,李祥念不敢再出門打工,只能在家附近找點零工餬口。他有力氣又勤快,是個好把式,但是,苦於無資金、無門路,加上母親醫藥費用開支也越來越大,日子越過越清苦,越來越灰暗。

就在李祥念一籌莫展的時候,鎮村幹部來到了他家。包村幹部李江平來到他家,和他談起了未來的打算,並向他介紹全縣即將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情況,從思想上激發了他的發展信心和動力,鼓勵他因地制宜大膽搞養殖。

沒有錢,鎮村幹部想辦法幫他貸五萬元小額貼息貸款;沒有技術,李祥念就到鄰村的養殖戶家當“小工”,從掃欄、鍘草等髒活、累活做起,認真琢磨學習,摸索養殖技術,鎮裡一有相關的技術培訓,他總是爭著參加;沒有地方,李祥念把砊下園子修整修整了當牛欄。等到時機成熟了,李祥念買下了兩大三小5頭黃牛,正式當起了“牛倌兒”。

李祥念深知,養活牛不難,但真正要養好並不容易,養殖業拼的是技術,更是恆心,不但要懂科學飼養,又要有耐心。400多個白天黑夜,每天天不亮,李祥念就趕著牛出了門,為的是讓他的寶貝牛崽能吃到頭道最青最嫩的牛草。每天,李祥念忙完地裡的農活兒,就呆在牛圈裡,灑掃圈舍、鍘草、給牛洗刷,比伺候孩子還上心。看看牛崽兒們一天比一天壯實,他心裡跟喝了蜜一樣甜。

由於天天呆在牛圈裡,李祥念身上總有一股味兒,大家都笑稱他為“李牛倌兒”。經過一年半的起早貪黑,摸爬滾打,李祥念家的牛由5頭變10頭,僅2016年當年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就超過5000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如今,李祥念已成了黃家院組畜牧養殖的主心骨,現牛存欄12頭,熟食豬存欄30多頭,預計年底除去成本可贏利6萬餘元。日子越過越好,舊木屋換成了大瓦房,人也越活越精神,在當地小有“牛氣”。現在,農戶有什麼問題都願意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把自己學到的養殖知識、摸索出來的經驗,無償傳授給組上的另外幾家貧困戶,還承諾幫助其解決銷售渠道。他說:當初是黨和國家幫了我,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試著幫助別人。鄉里鄉親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談到以後,李祥念還表示繼續發展擴大規模,大幹一場。他常說:“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咱們老百姓只要勤勞肯幹,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