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足球的背影:迷霧中的負重前行

33歲的費爾南迪尼奧踢滿了90分鐘,這90分鐘裡,每當巴西中場的17號球衣出現,往往都會伴隨著攻防轉換中的狼狽,或是眼看對手絕塵而去的滄桑。

南美足球的背影:迷霧中的負重前行

對費爾南迪尼奧而言,這是噩夢般的90分鐘。如果有可以比這更噩夢的比賽,那隻能是他上一次代表巴西在世界盃首發:那場比賽的比分,正是自己背後號碼的兩個數字。

他自然知道重新站起來的意義,但和在俱樂部統治性拿下英超冠軍的那隻“費鳥”相比,巴西隊的他,步伐沉重,弱不禁風,行動呆板,似乎正在被壓力擊垮。

卡塞米羅的停賽影響比想象中要大,這一切,巴西只能咬著牙承受。巴西隊的進步在於,卸下四年前主場作戰的包袱後,他們沒有垮掉,落後兩球的他們依然在有序組織進攻——黃色球衣的11人戰鬥到了最後,甚至在比賽的最後時刻,他們都仍然有扳平比分的希望。內馬爾也少了充滿爭議的誇張倒地,有的只是拿起球繼續拼,哪怕最後的努力還是功虧一簣。

甚至或許,他們只差了一點運氣。如果沒有那個烏龍球打亂了節奏,如果庫蒂尼奧、內馬爾的絕佳機會能夠如願,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但越是這樣說,結果越是不能改變:羅伯特-馬丁內斯帶領的比利時,踢得更有衝擊力,更能利用身體,甚至連展現的才華,也不在今天的巴西隊之下。

這是馬丁內斯的經典一戰,也是比利時足球的經典一戰。“五星巴西”不得不宣告離開,儘管他們有著太多的不甘,他們踢得很好,卻不得不離開,有人說,這有點像1982年那支巴西。

南美足球的背影:迷霧中的負重前行

這是在談及遺憾時候屢屢被人提起的一支“老巴西”,不少經歷過或者熟悉歷史的球迷,會和你說1982年的巴西隊,那支天賦溢出、充滿靈性的桑巴軍團,受人尊崇的程度甚至本不亞於1970年的“完美之師”,卻遺憾止步西班牙世界盃的第二輪小組賽,無緣四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