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我爲什麼研究中國建築

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 有時FM·大家小書 ——

繼續跟大家分享“大家小書”系列叢書。要推薦給大家的第十九本書,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築藝術》。這本書摘錄了1943年至1961年梁思成先生關於中國建築藝術的代表性文章,對中國建築的類型、特徵、傳統、佛教建築等都有精到的分析。也正因為有著對中國建築的熱愛,梁思成先生極力提倡保護中國古建築,雖然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但其思想與理念,對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提醒作用。

下面,我來為大家朗讀書中《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一文的段落,看看梁思成先生痴迷研究中國建築的原因為何。

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中國建築藝術》

作 者: 梁思成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7月

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

(1901-1972)

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書摘

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除非我們不知尊重這古國燦爛文化,如果有復興國家民族的決心,對我國曆代文物加以認真整理及保護,我們便不能忽略中國建築的研究。

以客觀的學術調查與研究喚醒社會,助長保存趨勢,即使破壞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漸減殺。這工作即使為逆時代的力量,它卻與在大火之中搶救寶器名畫同樣有急不容緩的性質。這是珍護我國可貴文物的一種神聖義務。

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地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於消亡的現象。四十年來,幾個通商大埠,如上海、天津、廣州、漢口等,曾不斷地模仿歐美次等商業城市,實在是反映著外國人經濟侵略時期。大部分建設本是屬於租界裡外國人的,中國市民只隨聲附和而已。這種建築當然不含有絲毫中國復興精神之跡象。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樓宇,夾道的樹蔭,衙署的前庭,或優美的牌坊,比較用洋灰建造卑小簡陋的外國式噴水池或紀念碑實在合乎中國的身份,壯美得多。且那些仿製的洋式點綴,同歐美大理石富於“雕刻美”的市中心建置相較起來,太像東施效顰,有傷尊嚴。因為一切有傳統的精神,歐美街心偉大石造的紀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臘而羅馬而文藝復興延續下來的血統,魄力極為雄厚,造詣極高,不是我們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項背的。我們的建築師在這方面所需要的是參考我們自己藝術藏庫中的遺寶。我們應該研究漢闕、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經幢、明朝的牌樓,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橋、華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聰明的應用。

梁思成先生關於研究中國建築的原因,重點強調了傳統,以及自身的藝術性。這一點即便放在現在,也不過時。想了解梁思成關於中國建築方面更多的觀點,不妨找來這本《中國建築藝術》看一看。好了,這本書我們就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我們要分享的是江紹原先生的《民俗與迷信》,歡迎屆時收聽。

購買鏈接

“大家小書”系列叢書已出版100多本,我們會從中選出30本名家名作推薦給大家,涉及歷史、文學、藝術、建築等等各個方面。“大家小書”古典詩詞類套裝已經在書評君的小鋪上架,點擊下方圖片可瞭解詳情。

點擊鏈接瞭解叢書詳情

大家小書:古典詩詞類套裝

梁思成:我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