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書博會:讓新時代閱讀之聲更加動聽

  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於7月19日在深圳拉開帷幕。本屆書博會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的首屆書博會,也是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舉辦的一屆文化盛會,為深圳展現全民閱讀成果、交流文化建設經驗、在更高水平上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搭建了廣闊平臺,對深圳努力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發揮積極推動作用。(7月19日《深圳特區報》)

深圳書博會:讓新時代閱讀之聲更加動聽

第二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

  猶記1996年,第七屆全國書市在剛剛建成的深圳書城羅湖城舉行,受到市民讀者的熱烈歡迎,創造了銷售量最多、訂貨總額最大等7項當時的全國紀錄,為深圳人留下許多美好而溫馨的閱讀記憶。正是全國書市在深圳的舉辦以及深圳書城的建設,激發了深圳整座城市的讀書熱潮,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積極創辦讀書月,繼而提出“文化立市”“文化強市”戰略的重要觸媒。

  時隔22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書博會再度牽手深圳,讓深圳成為繼北京、成都之後全國第三個兩次舉辦書博會的城市。毫無疑問,這屆書博會一定會成為這個夏天的一件盛事、一道風景,送來閱讀的清爽;而我國文化領域歷史最悠久、舉辦地最多、知名度美譽度最高的出版、閱讀盛會,也一定會精彩紛呈,在深圳奏響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的樂章。

深圳書博會:讓新時代閱讀之聲更加動聽

7月18日,深圳首家“無人書店”——深圳書城龍崗城“阿布e無人值守書店”正式開門迎客。

  為什麼書博會能成為一個具有節日特質的盛會,引起廣泛的關注與參與?就因為書籍從來都是讓人懷有崇敬情愫的載體。農耕時代,即便不是讀書人也會把讀書放在頂禮膜拜的位置,所謂“耕讀傳家”即是此意。因為幾千年文明史昭告人們:耕田豐五穀以立性命,讀書知禮義修身養性。而書籍反過來推動生產力發展,改變人生命運,助力個人夢圓成真,更有比比皆是的實證。

  今天,國家持續推動的全民閱讀,更讓全社會形成了尊重知識、熱愛閱讀的濃郁風氣。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重要城市,多年來大力倡導全民閱讀,致力打造尊重知識、崇尚智慧的社會風尚,在市民中間形成談論知識、談論科學、研討學術、享受人生的良好習慣和風氣。閱讀,成了深圳的鮮亮名片。

  舉例來說,2000年創辦的深圳讀書月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十八屆。可以說,深圳領全民閱讀風氣之先,閱讀文化活動無處不在,這不僅強健閱讀基因,深刻改變了城市的人文氣質,而且讓深圳獲得諸多殊榮。比如201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就是一個鮮活的證明。

  不僅如此,深圳通過閱讀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增強了深圳的文化軟實力,為全社會培育了創新創造的沃土和環境。學習尤其是閱讀,賦予深圳優質的成長基因和跨越發展的力量,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內涵,涵養了城市的創新源泉。這個改革開放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的“深圳速度”世人矚目,打造“設計之都”令人豔羨。至於“時尚之城”“創客之城”“志願者之城”等美譽,無不打上閱讀的烙印。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閱讀作為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既是文化的主要內容,又是文化發展的手段工具,無論對個人、城市還是民族、國家而言,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新時代更要奏響閱讀最強音。而且深圳的生動實踐啟迪我們,只有不斷倡導讀書求知、奮發好學、蓬勃向上的文化觀念,才能讓城市書香濃郁、內涵豐蘊,才能讓城市品位高雅、溫暖美好,也才能厚植文化底蘊、煥發創新活力。深圳20年來持續推動全民閱讀所迸發出的文化張力,是驅動創新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更加可喜的是,深圳近年來秉承“閱讀永恆,載體創新”理念,將發展數字閱讀視為培育新閱讀的重點,大力藉助數字化手段與互聯網力量,讓深圳全民閱讀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同步發展。首家無人書店現身深圳,刷臉進店、刷臉出門,讓未來感十足的購書空間與傳統紙質書籍組合產生的“衝突感”撲面而來,給讀者帶來新的體驗與驚喜。

  有耕耘就會有收穫。去年(2017)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電子圖書閱讀量為12.42本,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高達100%,以及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就是一個值得點讚的成果。深圳的詩意與魅力,就在於毫不動搖地推進全民閱讀工作,讓城市的每扇窗戶,都透著閱讀的燈光……(南方網 雷鍾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