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台……

最近,“小魚親測”火了。

不僅獲得諾貝爾獎得主青睞,還聯動著普華永道、中檢集團的密切合作。

回顧2008年,因在綠色熒光蛋白(GFP)方面的研發貢獻,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與下村修、錢永健三人共獲諾貝爾化學獎。如今,作為生物科學的重要標籤工具,綠色熒光蛋白的發明已被廣泛應用於多項領域,對於提升科技應用造福人類意義重大,而水中銀的魚胚胎生物檢測技術就應用了這一技術。

今年9月2日,主題為“運用諾貝爾獎技術,提升全球產品安全”的高峰論壇在香港科學園水中銀總部召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查爾菲教授親臨現場,與香港城市大學鄭淑嫻教授、水中銀創始團隊等一起為大家分享了這項諾貝爾獎技術的應用以及商業化之路。作為此番赴華交流的首站,馬丁教授特地與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廣東毒理學會楊杏芬教授等一行人參觀了水中銀的實驗室,這也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家魚胚胎毒性測試並獲ISO17025 認證的檢測實驗室,該認證獲10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認可。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廣東毒理學會楊杏芬教授(左三)、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產品供應副總裁李合東先生(左四)、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左五)、香港城市大學馬會動物醫學及生物科學院副院長鄭淑嫻教授(左六)、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教授(左七)、深圳市品質消費研究院副院長楊慶星(左九)、普華永道中國食品行業誠信服務主管合夥人溫秀微(左十一)、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副主席鍾志平教授

在參觀過程中,馬丁教授高度認可了水中銀世界領先的技術與商業模式,並表示,自己的發明能夠借水中銀之手應用社會,造福人類,是件很值得欣慰和驕傲的事。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教授參觀水中銀的實驗室

外界關心的話題是,隨著品質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企業逐漸放棄低價競爭轉而追求高質,領先科技如何助力企業發展,高質量檢測如何保證產品安全?

一切都在一次討論會上給出了答案。

2018年9月13日上午,普華永道中國、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檢驗有限公司(CCIC)與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主題為“應用生物科技提升消費者信任,助力優秀品質成就卓越品牌”生物科技研討會。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深圳品質消費研究院國際部兼測評二部總監封梅(左一)、鹿啄泉首席執行官吳深堅(左二)、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和首席商務官陳子翔(左三)、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檢驗有限公司農食產品部總經理唐金豔(右三)、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食品行業誠信服務主管合夥人溫秀微(右二)、食品行業誠信服務部普華永道合夥人曹文靜(右一)

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蓬勃發展

隨著中國社會由溫飽型社會向享受型社會轉變,食品安全在近些年越發受到重視,而食品安全的監測已經不單單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更多的企業和機構也越來越多的參與和重視起來。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食品行業誠信服務主管合夥人溫秀微認為,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正在大力改善整體食品安全的水平。但總體而言,很多大型食品企業的產品質量依然不夠穩定。在這種大趨勢下,有關食品安全的檢測和監管也被提到日益重要的位置。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食品行業誠信服務主管合夥人溫秀微

事實上,目前中國食品產業的不斷壯大助推食品科技與國際接軌,而食品領域的科技創新又助力我國食品產業實現從價格競爭到價值提升的轉變。

作為中國檢驗認證國家隊,中檢集團已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知名的綜合性跨國檢驗認證機構。有多豐富實戰經驗的食品安全專家、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檢驗有限公司農食產品部總經理唐金豔表示,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品安全事件頻發,人們對消費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關注。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檢驗有限公司農食產品部總經理唐金豔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檢集團,CCIC)是經過國務院批准、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AQSIQ)許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資質認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以“檢驗、鑑定、認證、測試”為主業的獨立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

據悉,為順應食品檢測的新趨勢,中國政府也加強引入了創新科技,加強對消費品安全的檢測要求和監管;與此同時,中國品牌也開始結合科技創新苦練內功加強品質升級。

今年6月,普華永道與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協議,期望通過水中銀的生物檢測技術和其認證體系,以及“小魚親測”消費品安全信息平臺,與普華永道的專業服務實現優勢互補,應對食品行業誠信方面長期以來的種種挑戰。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簽約儀式在香港舉行,由普華永道亞太及大中華區主席趙柏基,聯同水中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杜偉樑主持

而這個被普華永道看中的水中銀可謂是大有來頭。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水中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陳雪平博士

據食品君瞭解,憑藉超過15年的生物科技研究積累,水中銀將世界領先,應用了諾貝爾獎的生物技術商用化, 實現“智慧測試、安心選擇、美好世界”的願景。水中銀是應用魚胚胎毒性檢測技術,提升產品安全的先驅,獲得超過十家國際知名投資機構的大力支持,並在2018年成為普華永道(PwC) 首家戰略投資的“生物科技+互聯網平臺”公司,並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達成戰略聯盟。國際科學家委員會由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瑞典、新加坡與香港的世界權威科學家組成,他們參與評選、制定與推廣多個國際標準。

水中銀公司成立以來,以國際領先的生物技術為核心,為超過全球100家機構提供“從品質到品牌提升”的戰略升級服務,其中包括政府部門,大型國際護膚化妝,食品,保健品集團,餐飲集團,科研機構,NGO等。 相關技術在這些集團與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發展成團體,區域,國家與國際標準。

此外,水中銀公司還獲得多個地區與國際性大獎,包括“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全球至高榮譽大獎”,“2015年達沃斯創新先鋒”,“匯豐青年企業家獎亞洲總冠軍”,“李光耀全球商業大賽季軍”,“中東全球發明大會金獎”,“世界智慧財產權發明家獎”,“韓國發明金獎”,“香港工商業科技成就獎”,並被香港政府評為“過去十年科技示範項目”,“香港之光”。

諾貝爾獎的商業化之路

從1962年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從一種水母身上分離出綠色熒光蛋白(GFP),到1992年後,馬丁·查爾菲教授成功實現GFP基因在高等動植物細胞中的高效表達,再到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通過改造GFP基因,豐富熒光蛋白,再到2008年三人一併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表示,雖然科研中的很多發現帶有偶然性,但基礎研究必不可少。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教授參觀水中銀實驗室

複雜的前沿科技,看似距離我們遙遠,卻擁有改變人類命運的潛力。如果能與商業化結合走下神壇,科技造福社會就不再只是口號。

無論是綠色熒光蛋白(GFP)技術,還有轉基因魚胚胎檢測技術,雖然極大地推動科研的進步,但在科技研發商業化的路上,卻還有個過程。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對產品安全的需求也日益重視,作為這項科技商用化的代表,水中銀將科研技術與提升人們安全需求、造福社會緊密結合起來,欲開啟一條全新的發展通道。

談及生物檢測技術在國內外的應用,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和首席商務官陳子翔表示,水中銀將獲諾貝爾獎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用於魚胚胎毒性測試技術,並在超過15年的生物科技研究積累中,將這一世界領先的技術商用化,欲實現“智慧測試、安心選擇、美好世界”的願景。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水中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商務官陳子翔先生

水中銀公司成立以來,以國際領先的生物技術為核心,為超過全球100家機構提供“從品質到品牌提升”的戰略升級服務,其中包括政府部門,大型國際護膚化妝,食品,保健品集團,餐飲集團,科研機構,NGO等。 相關技術在這些集團與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發展成團體,區域,國家與國際標準。

“小魚親測”順勢而出

順應行業與消費者需求的大趨勢,水中銀於2017年在內地成立了“小魚親測”——全球首個應用“生物科技+大數據”的消費品安全信息平臺。

對此,陳子翔告訴食品君,希望通過全球首創的生物測試Testing 2.0技術為市面上的消費品把關,在為消費者提供生活購物訊息的同時,也讓消費者更放心選購日常用品,為消費者與行業打造一個產品安全的入口與平臺。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水中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商務官陳子翔先生

對於生物魚胚胎檢測科技的應用,作為行業先鋒,家庭盒裝礦泉水品牌鹿啄泉首席執行官吳深堅則表示,對於企業而言,產品的安全品質極為重要,是關乎品牌與企業存亡的關鍵之一,有了優質的產品品質,企業才有做大做強的深厚根基。

吳深堅告訴食品君,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在基本理化檢測法規之上,還攜手水中銀開展產品戰略升級,從源頭把關,日常質控、終端產品檢測等全方面地應用水中銀的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卓越”的優質產品,努力推動中國飲用水的消費品質升級,努力推動家庭飲用水的消費方式升級,努力推動中國水成為世界級。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鹿啄泉首席執行官吳深堅

深圳品質消費研究院國際部兼測評二部總監封梅表示,水中銀的魚胚胎生物檢測技術,能夠應有魚胚胎更直觀地反應產品的生物安全毒性,為了追求更安全的產品,未來會將魚胚胎生物毒性檢測應用到更多領域產品的比較試驗中去,除了將要在9月份發佈兒童防曬霜榜單外,之後會用到更多的產品如,護膚化妝品,口腔用品,母嬰用品,嬰兒輔食,乳製品等,為大家提供更安心的選擇指導。

“小魚”火了!諾貝爾獎得主、普華永道、中檢都來站臺……

深圳品質消費研究院國際部兼測評二部總監封梅

最後,陳子翔提出了四個代表,分別是小魚+普華永道代表著國際消費品新趨勢與新標準;小魚+中檢集團代表著國家對領先技術和模式的認可與支持;小魚+鹿啄泉代表著民族企業“品質帶動品牌”,走向國際的崛起壯大之路;小魚+深圳消委會代表著廣大消費者對更透明全面的產品信息,更安心優質產品的強烈需求。未來,小魚將攜手各行各界,繼續造福行業與社會,滿足人民對安全感、幸福感、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時代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