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爲什麼捷克輕機槍深受亞洲各國喜歡?

第一軍情


還是那句話,對當時的亞洲來說,只有能出響的,就是鞭炮都是好玩意。

二戰時期捷克輕機槍是一款什麼樣的武器

我對這款槍最深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在緬甸時拿的那把輕機槍,從外形上來看應該是捷克輕機槍,這個槍可謂是俘獲了迷龍的心,在迷龍和龍文章有矛盾時,龍文章把這輕機槍一拿走,迷龍就得老老實實的跟龍文章走。

捷克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輕機槍,以ZB-26為代表的捷克輕機槍全搶長1161毫米,槍重9.6千克,有效射程1000米,彈匣是20-30發子彈,子彈用毛瑟步槍彈。在冷卻方式上採取了氣冷,也就是換個槍管就完事了。

因為輕所以一個人就可以抗動,另外一個人給當副射手背槍管和彈藥就是一個小組,可以形成有效的火力壓制。

除此之外,該輕機槍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適應戰場形態也比較多,可以選擇連發和點射。

在二戰爆發之前,捷克生產了12萬挺左右的輕機槍,大部分都賣到了亞洲的中東和中國等地區,其中中國應該是購買捷克輕機槍最多的國家,1939年之前,從生產該機槍的工廠資料顯示,中國一共購買了三萬多挺,事實上,除了購買,中國還進行了大量的仿造,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購買和仿造的輕機槍超過十萬挺,在國軍中,一個甲種師至少也要配備276挺捷克輕機槍,可見中國對捷克輕機槍的喜愛。

要說為什麼捷克輕機槍深受亞洲各國喜歡,其實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厲害的武器,只有最適合的武器,捷克輕機槍是最適合中國戰場的武器之一。

武器禁運下的中國,能夠尋覓一款捷克輕機槍這樣的武器十分不易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了增加自己的話語權,開始干預世界事物,其中中國就是美國主要的對象,1919年美國為推動和平解決中國內戰,倡議對中國武器和軍火禁運,所以,在當時日本是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北伐之前,蘇聯向廣州提供大量軍火,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形勢。

但是歐洲長期對中國禁運,尤其是重火力武器,導致中國機槍緊缺,捷克輕機槍重量小,可以說是有步槍的身材,卻有很強的輸出,並且造價低廉,在1929年武器禁運解除後,輕機槍快速進入中國市場。

配合步槍火力壓制

在中國戰場火力無論是國軍還是日軍,都是以步槍為主,不像歐美國家以衝鋒槍為主,所以火力壓制很大,想要火力壓制就只能依靠機槍,捷克輕機槍的火力壓制效果很好,有效彌補中國軍隊對火力的需求。

氣冷的方式,也是隻要槍管熱了,換一個槍管就完事了,可以造成持續的傷害。

輕便簡單,僅用兩個人就可以操作

說到火力壓制,其實重機槍才是王道,在兩軍火力對射當中,重機槍簡直就是殺器,尤其是馬克沁重機槍,堪稱殺人狂魔啊,但是中國重火力上又不行了,一旦重機槍暴露,在沒有堅固工事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對面炮兵給端掉。

這一點相對於傳統的重機槍來說,輕機槍只用兩個人就可以完成作戰,在一個地方打幾槍,然後可以換個地方繼續打,輕機槍一個人就能搬動,重機槍卻不行,說到底就是中國的防禦工事太簡陋,還的依靠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方式來。

而亞洲大部分都是複雜地形,平原地區,我們也打不過日本,只能依靠複雜地形和日本進行短兵相接,這樣的話,輕機槍的作用更突顯了,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戰爭就是在叢林中,輕機槍比重機槍可方便多了。

可以點射可以連發,節省子彈

當然,縱橫認為輕機槍最受歡迎的原因,還是射擊方式,可以採用點射或者連發,兩種方式。

這一點迷龍在緬甸的時候,龍文章就教過他,而之前迷龍一直都是連射。

關於迷龍用槍進步,迷龍的說法是,以前我是四彈匣打死一個鬼子,現在是兩彈匣就能打死一個。

這裡面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機槍實際上很費子彈,中國能夠買起重機槍,卻買不起配合重機槍用的車輛,卻打不起子彈。

而捷克輕機槍這個點射的功能,完全適合中國勤勞簡樸的作風啊。

所以說,捷克式輕機槍是深受中國以及亞洲國家的喜歡。


史論縱橫


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在影視劇《亮劍》中,在當李雲龍和魏和尚被圍困在日軍重圍中而面露絕望時,一連串發自援軍手中的捷克式槍聲馬上讓和尚振奮起來。同樣的一幕,也多次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展現:當捷克式的槍聲響起時,深陷絕境的中國士兵馬上就能振奮起來,就好像它的聲音,是當時中國軍隊出現的象徵一般。

▲《亮劍》第8集後半段,李雲龍深陷火海,已經打算和魏和尚衝出房間,說“要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但門外突然傳來了捷克式輕機槍的聲音,於是李雲龍很自然地說出:“不會是我們的人吧?”

▲隨後鏡頭一轉,果然趙剛端著捷克式輕機槍領頭為戰友開路,衝進重圍解救李雲龍

毫不誇張地說,在歷史上,捷克式對於戰亂連綿的近代中國而言,亦有著一定難以取代的意義。

對於軍工不發達的舊中國而言,它是我們保家衛國時的重要依靠之一;在抗日戰場上,它也曾讓日本侵略者望聲止步。而捷克式深受二戰時亞洲各國歡迎的原因,或許我們能從它在中國的表現中感受一二。

一、兵器史上的點睛之筆

一戰後,獨立出來的捷克斯洛伐克,繼承了奧匈帝國的一套完整的軍工體系,因而其軍工業非常發達。捷克工程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工作時,設計研發了一款輕機槍。後來這款機槍被轉移到布爾諾的捷克國營兵工廠生產,並於1926年被命名為布爾諾捷克國營兵工廠26式,即我們簡稱的ZB26。

而ZB26及其它輕型機槍誕生的背景,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步兵與機槍的協調問題:儘管機槍已於一戰普遍列裝部隊,其重要性也日漸凸顯,但笨重的馬克沁重機槍卻不能跟隨步兵衝鋒,這使得攻守雙方的火力極為失衡。

為了解決步兵在衝鋒路上的困境,各國紛紛出臺輕機槍、衝鋒槍的研發項目。一時間,輕型機槍方案遍佈歐陸各地。“捷克式”這一款輕機槍,就是在這樣眾多對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憑藉其出色的性能遠銷海外多國,在兵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性能卓越,多國青睞

在性能上,ZB26式輕機槍採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工作原理,發射7.92mm子彈,有效射程達700米,其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採用彈鏈供彈,而是一個在機匣上方的20發彈匣,從槍身下部拋殼,這個結構可以很好地規避沙塵的影響。同時,這款輕機槍配備兩腳架和喇叭狀的消焰器,還有一個提把用以攜行或折下成為握把,保證了其在各種戰場環境下具備通用性。

另一方面,像那個年代絕大部分的輕機槍一樣,ZB26沒有采用馬克沁重機槍笨重的水冷裝置,而是通過槍管的散熱片和更換備用槍管來防止槍管過熱。而且相比其它輕機槍,ZB26的槍管更加易於更換,也不需要任何工具的輔助,這使得射手能夠迅速完成槍管更換,保證了火力的持續性。

自ZB26出品並投入量產之後,世界多國馬上投來青睞的眼光。很快,ZB26就被出口到中東的伊朗、伊拉克,南美的智利,甚至同在歐洲的瑞典等國。就連英國和德國這兩個老牌強國,都曾拜倒在ZB26精巧的設計構想和高超的製作水平上,並在部隊中裝備捷克式輕機槍,而英國甚至還拋棄本國原有的設計構想,在仿照ZB26的基礎上設計生產了布倫式輕機槍。

三、締造抗日戰場的“神話”

當然,對於我們中國而言,ZB26帶給我們更多的印象,是它在抗日戰場上所締造的“神話”。

早在20世紀20年代時,中國軍方就開始向捷克進口ZB26。最初是各地軍閥小量購置,但由於當時的中國處於戰亂頻繁的年代,中國各地的軍隊對槍械火力的需求日漸上升,而這種結構簡單、易於仿製的機槍,則讓工業能力有限的中國找到了一種有效補充部隊火力的裝備,因此ZB26和其仿製版逐漸開始在中國被大量列裝。到了1933年,蔣氏更為自己的嫡系部隊一次性購買了五千把ZB26輕機槍,由此可見它在中國軍隊中所具有的地位。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缺乏重型火力的中國軍隊對機槍更為依賴,而ZB26輕機槍則成為了中國軍中最重要的火力支柱。這是因為,笨重的馬克沁機槍必須部署在固定陣地,導致其會率先成為日軍炮火的打擊目標。但當日軍的火炮停止咆哮、日本士兵開始發動進攻時,便捷的ZB26便能登上“舞臺”,進而彌補中國陣地的火力缺口。同時,中國將士們還可以帶著它快速轉換陣地,在反擊時也可以一邊衝鋒一邊射擊。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ZB26的彈夾攜彈量不多而有所輕視,它在火力方面的表現可是不俗。雖然ZB26的彈匣容量不多,但比起重機槍散亂的彈道,其精確度和長射程往往可以彌補一輪速射中的對敵打擊力度,再加上其具有極低的故障率,因此十分受到老兵喜愛。而它的對手——日軍大正11式輕機槍卻常有故障,因而在戰場上近距離對射過程中,ZB26甚至可以壓過日軍的大正11式輕機槍,讓日本軍隊付出極大的損失代價。

在ZB26流行中國的日子裡,中國戰場上有一句老話,叫“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捷克。”雖然大炮震懾力非常強,但老兵往往能夠沉著地找到掩體,可當面對著ZB26時,老兵卻是頭都不敢抬起來,而這句話也在抗日戰場中印證在了日軍身上。

以致於到了戰爭中後期,一些深受軍國主義毒害的日本老兵寧願拼死搶下中國士兵手中的ZB26輕機槍,也不願意拿著自己的三八式和大正式躲在壕溝裡哆嗦。

後來,當時間進入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後,隨著新中國開始廣泛使用蘇式裝備,ZB26也完成了它在中國的使命,逐漸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歷經中國近代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數十年,這支外表平淡無奇的輕機槍,見證了中國從分裂戰亂走向統一和富強的歷史,幫助中國百姓驅逐敵寇、爭取和平,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力量,堪稱是中國近代軍事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當我們回首過去百年世界紛亂,不論是兩次世界大戰,還是我們中國曾經長達數十年的戰亂,捷克式ZB26輕機槍所走過的歷史,正是在告訴我們一型構造前衛的優越武器所能體現的價值。因此,在我們國家走入自主研發之路後,國防科技工作者們的辛勤勞作,正是未來我們國家守衛和平的重要保障之一。他們的付出奮鬥,同樣值得我們致以最高的敬意!


協虎戰爭史


公元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隨後,日本意大利也加緊了對世界各國的侵略步伐。所謂邪不勝正,1945年8月15日,經過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浴血奮戰,德意日組成的軸心國被徹底擊敗,二戰終於結束,世界重歸和平。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中,人類研發了各式各樣的武器,這些武器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其中,捷克輕機槍在二戰中深受亞洲各國喜歡,就連狂妄自大的日軍也愛不釋手。作為一款支援武器,捷克輕機槍在亞洲戰場中能起到火力支援作用,更對沖鋒的敵軍予以巨大殺傷。

對日本軍隊而言,使用捷克輕機槍要比日本國產的歪把子機槍則要輕便得多。

捷克式輕機槍又叫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於1920年製造而成。一般的ZB-26輕機槍槍身全長1.1米;槍身全重10千克左右,射速可達每分鐘830米;射速每分鐘500發,有效射程1000米。

另外,捷克輕機槍槍為氣冷式冷卻,在戰鬥中方便攜帶,維護也十分簡單,對於動輒數萬大兵團作戰的日軍來說,真是一款非常趁手如意的武器。日本國產的歪把子機槍,由於結構過於複雜在惡劣天氣下很容易失靈,後期維護更是麻煩。

捷克式輕機槍不僅深受當時的日本軍隊喜愛,更是受到中國乃至智利、伊拉克、埃及、瑞典、土耳其等國家的喜愛。時至今日,世界上仍然有一小部分國家的陸軍在使捷克式輕機槍,由此可見這款機槍的知名度。(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性能優秀,火力較好,而且節約子彈,同時重量低,十分適合當時亞洲各國軍隊的現實情況。


捷克式機槍屬於氣冷式輕機槍,而且質量輕,機動起來十分方便,不會像水冷重機槍那樣過於沉重導致機動困難。這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等有重大意義,當時日軍炮火十分迅速,很多重機槍火力點來不及轉移陣地就被摧毀,而輕機槍可以很快的機動,更好的保存自己。

而且捷克式機槍結構較為簡單,結實耐用,這對一支自動武器是很重要的,其操作者大多是訓練水平算不上好的士兵,簡單易用是很重要的。同時,期更換槍管十分方便,在機槍連續射擊過熱後,只需轉動槍管即可抽出,換上備用槍管繼續射擊,保持火力。



捷克式機槍使用的20發彈匣,雖然火力持續性不如重機槍,但是在當時相對於普通步槍要強的多,一挺捷克式機槍完全可以壓制住一個敵軍班組。



正是因此,其受到了很多國家軍隊的喜愛,捷克式機槍就被出口到了中國、英國等這些國家。在戰爭中日本軍隊,德國軍隊也使用了很多繳獲的捷克式機槍。並且對英軍的布倫式機槍,日軍99/96式機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戰壕


圖注:ZB-26輕機槍

捷克輕機槍的全稱應該是ZB-26輕機槍,其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20世紀20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該槍口徑為7.92毫米,使用毛瑟步槍彈,有效射程1000米,在二戰時期曾廣泛出口各國,包括中國、伊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十多個國家,深受各國歡迎。其中,中國是使用和仿製ZB-26輕機槍最多的國家。

ZB-26輕機槍之所以深受亞洲歡迎,主要因為該槍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第一,射速快,威力大,精確度高。ZB-26輕機槍全長1150毫米,槍管長度672毫米,槍口初速可達744米/秒,射速為500發/分鐘,有效射程1000米,可有效形成火力壓制,威力強大。同時,該槍的射擊精度較高,曾經在測試中連續射擊數千發子彈,其精度也沒有大的變化。

第二,結構簡單,可靠性高。ZB-26輕機槍的工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其提把為摺疊式設計,腳架安裝在活塞筒上,為可伸縮並向後摺疊的式樣。整個槍械的結構十分簡單,槍機動作可靠,容易使用,在惡劣的作戰環境下也不容易損壞,而且維護方便,可靠性較高。而且ZB-26輕機槍的重量只有9.6千克,重量較輕,攜行方便。

第三,火力持續性較好。對於輕機槍來說,射擊一段時間後槍管就會發熱損壞,因而需要更換槍管,更換槍管速度的快慢則直接影響輕機槍的作戰效率。ZB-26輕機槍使用了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更換槍管的步驟極為簡單:只要將槍管上的固定環向上轉,脫離閉鎖的凹槽, 即可向前脫出。之後反操作把新槍管換入,固定即可,有效保持火力延續性。

第四,成本低。ZB-26輕機槍由於結構簡單,因而製造成本較低,這也是當時的中國等國大量進口ZB-26輕機槍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於上述的優點,ZB-26輕機槍深受二戰時期亞洲各國的喜歡,但相應的,ZB-26輕機槍也存在彈夾容量小、上方裝彈影響視野等一些缺陷。


兵工科技


再次強調一下,捷克式只有20發直彈匣,30發彎彈匣的是布倫,也叫加拿大,中國也叫77勃然。捷克式槍管有散熱片,布倫沒有。團長裡迷龍用的就是布倫,不是捷克式。團長用的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十發彈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