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區洪澇災害後環境清理、消毒和飲用水消毒指南

一、環境清理:洪澇災害發生後,重點是做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消除衛生死角,減少蚊蠅類孳生場所,防止蚊蠅幼蟲孳生。

1、清除室內外垃圾汙物,重點對廁所、垃圾桶、垃圾堆放場所定期進行清查和清理,做到及時收集、外運、處理,達到日產日清,並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蠅類孳生。 2要及時清除生活汙水和各種積水,重點要翻缸倒罐,防止雨天積水;清除各種可能積水的廢棄容器,用泥土、石頭等物填塞或填充水坑、窪地、廢棄的池塘和溝渠,防止積水生蚊。3、 儘可能做到臨時住處整齊,禽畜圈養有序,雜物堆放成行並儘可能離地,食品離地妥善保存,搞好環境衛生,剷除雜草,發現鼠洞立即堵塞,防止鼠傳播疾病發生。

環境消毒

(一)及時修復被洪水淹沒的公廁,垃圾收集站點的設施,並進行消毒處理,對清淤後的環境可用1000—2000毫克/L有效氯溶液(30斤水加1瓶84消毒液)噴灑消毒30分鐘。

烈山区洪涝灾害后环境清理、消毒和饮用水消毒指南

(二)對受災的室內環境或院落內,清理環境後可用500—1000毫克/L有效氯溶液(50斤水加1瓶84消毒液)噴灑消毒30分鐘。

(三)傢俱及物品表面可用250-500毫克/L有效氯溶液噴灑消毒,配置方法依次類推。浸水傢俱及衣物需通風暴曬。

烈山区洪涝灾害后环境清理、消毒和饮用水消毒指南

三、飲用水消毒

(一)要及時修復被洪水破壞的飲用水設施,並於啟用前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潔消毒工作。無集中供水的地區飲用水消毒加氯量按200斤水1片漂白精片計算,將所需的漂白精片碾碎全部溶解後倒入消毒半小時,如有強烈氯臭,可放置較長時間,等餘氯降低後再使用。

烈山区洪涝灾害后环境清理、消毒和饮用水消毒指南

(二)

經水淹的水井必須進行清淘、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幹,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汙水。按每平方米井壁潑灑84消毒液(100倍稀釋液),消毒1小時後,掏盡消毒液。再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取一塑料瓶(如:礦泉水瓶或可樂瓶等),用針頭在瓶體上開8-12個小孔,可按每立方米井水開3個孔計),孔徑0.2mm,內裝50粒的漂白精片,加入少量石子灌滿水後擰緊瓶口。然後另取一空瓶或木板作為浮標,用塑料繩繫上,使消毒瓶懸在水面下約50釐米處,1小時後即可正常使用,10天換一次漂白精片。

(三)各家各戶均應注意飲用水衛生,飲用水均應煮沸冷卻後飲用。餐具應使用100倍稀釋84消毒液清洗後使用。

烈山区洪涝灾害后环境清理、消毒和饮用水消毒指南

烈山區衛計委

烈山疾控分中心

FM1032烈山南湖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