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衆生」

菩薩像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古代又譯為高士、開士、大士,聖士,無雙,大聖、法臣等。菩薩原本是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後來廣泛用於對大乘思想實行者的稱呼。菩薩又代表一種修行,稱"菩薩行",其教義以達到佛果為目的,稱"菩薩乘"。這是一種僅次於佛陀的果位,與聲聞、緣覺大體相當,並稱為"三乘"。

菩薩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

菩薩像

菩薩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

菩薩像

菩薩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

菩薩像

菩薩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

菩薩像

在一般寺廟中被廣大信徒供奉的菩薩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彌勒、大勢至、除蓋障、慈氏菩薩等,都是佛經上常提及的八大菩薩。

菩薩是按梵文音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

菩薩像

菩薩以其"上求菩提,下化有情"的特殊身份,便於與眾生髮生直接的聯繫,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因此、從唐代以後,菩薩以其更具目的性的教化力量,贏得了越來越多信的獨立信仰。尤其是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在中國取得了各自的道場,被奉為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四大菩薩中,又以觀音菩薩的信仰為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