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在我的所有作品中,沒有哪本比《聖殿春秋》更受歡迎的了。它無可替代,並讓我深深驕傲。

——肯·福萊特

肯·福萊特可以稱得上是最會講故事的人了,整整三大冊1000多頁的《聖殿春秋》,竟讓人毫無睏意。情節峰迴路轉,高潮迭起;人物絕處逢生,悲喜交集;不拖沓,也不煽情;他純粹是在講故事,繪聲繪色,惟妙惟俏,活靈活現。而故事的言外之音,則留給讀者獨自品味。

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建築匠的熱忱

故事的背景在十二世紀的英國。懷著一身技藝,捧著一心熱忱的建築匠湯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丟了工作,失了家財,棄了兒子。他帶著一家人,卑躬屈膝,只求一頓溫飽;低聲下氣,只求一夜安眠。直到他來到王橋,遇見菲利普,命運開始有了轉機。

這場厄運沒有讓湯姆退縮,每當他走過修道院廢墟,看著自己長滿老繭的雙手時,他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從無到有的創造是多麼激動人心!他的熱忱,鈍化了眼前的難題,彌補了不足的自信,也燃燒著想要得到安寧的靈魂。

那一夜的大火,王橋修道院的舊教堂全沒了。這是上帝的旨意?湯姆從不懷疑自己的使命,他已經準備好用一生的時間來完成這個令人生畏的“夢想”。那麼多石頭,那麼多木料,那麼多匠人,那麼多年頭,他都要一一掌握、把控、計劃、分配、監督……而一座大教堂能否順利建成,這些因素還遠遠不夠。

湯姆把其他難題交給了菲利普,自己則一心想著建造和傳承。繼子傑克聰慧,果斷,敏銳,很快便掌握了建造的技巧和魅力,他還從巴黎帶來了嶄新的設計。得到傳承的,除了手藝,還有那一腔無比的熱忱。

湯姆一直堅信:大教堂是他畢生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可以用雙手去建造,真好。

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修士的堅定

菲利普篤信自己是上帝的僕人:沒有貪念、沒有妄想、沒有情慾,只有對信仰的無限堅定。同時,菲利普又是一個實幹的人,他憑藉才智和毅力,當上了王橋修道院的副院長;他一心想要改革,振興日益衰敗的王橋鎮;他的一生都在奉獻,為上帝,為人民,為家園。

那一夜的大火,菲利普除了震驚,還有了動力,這是上帝的旨意?然而,建造一座大教堂除了金錢、物料、人力外,更是各方勢力的角力:勾心鬥角的王室、貪圖名利的貴族、居心叵測的教會……每一種聲音都有可能成就他,也有可能毀滅他。

大教堂的建造可謂波折不斷:伯爵肆意干擾,主教暗中使壞,國王視而不睹……甚至在祭典進行中屋頂坍塌損毀,菲利普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痛心疾首,圍繞著禿頭的一圈頭髮由黑變灰再變白,但他的眼神始終看著一個方向。

這位堅定的修士,在風雨面前沒有被推倒,反而,越挫越勇。他急中生智,從主教手中搶回採石場;他開辦市場,鞏固王橋鎮的資金來源;他築起高牆,力堵伯爵的廝殺……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大教堂的建造,除了上帝。

菲利普一直堅信:建造這座聖殿是上帝的旨意,能為上帝做些美的東西,真好。

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弱者”的堅強

阿蓮娜原本是夏陵伯爵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養尊處優。一次無防備的突襲,讓阿蓮娜一家徹底淪陷:父親被囚,財產被奪,城堡被佔。一瞬間,她從強者變成了弱者:被突襲者強姦、被強盜包圍、被陌路人出賣、被教士欺詐……阿蓮娜帶著不懂事的弟弟,身無分文,深陷絕望。

然而,囚中的父親卻強迫阿蓮娜發誓:“終其一生要幫助弟弟奪回伯爵頭銜!”誓言激發了她體內隱藏的力量,她的眼裡不再是懦弱無助的顫抖,而是咬緊牙關迸射的火光。在菲利普的幫助下,阿蓮娜做起羊毛商的生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積攢了足夠的財富,讓弟弟當上了一名騎士。

不料,這故事裡的主角沒有光環,只有命途多舛。當初蹂躪她的惡魔再度出現,一把火把阿蓮娜的所有心血和財富全燒乾淨,多年來的努力和汗水付諸東流,什麼都沒了,只有無邊的絕望。阿蓮娜欲哭無淚,弟弟做不成騎士,伯爵城堡也只能望眼欲穿了。

強者之所以能成為強者,是因為堅強已滲透血液,通過全身迸發出篤定的信號。鬧饑荒之際,阿蓮娜出謀劃策,讓弟弟率領餓漢組成的強盜大軍智取伯爵城堡;隨後,她開荒劈地,改革農耕方法和制度,糧食收成滿滿。最終,她完成了誓言,收穫了財富,愛人,和自由。阿蓮娜一直堅信:只要我還在,就一定有東山再起的一天。能夠親自建造起自己的幸福,真好。

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惡魔”的膽怯

威廉是一個典型的反派:肆無忌憚,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得糟蹋;野蠻粗暴,看不順眼就用流血和武力解決;冷酷殘忍,用各種可怕的方式讓別人懼怕他。他一生最忍受不了的是:別人的看不起。

然而,這樣一個壞角色,卻對“地獄”心生恐懼。每一次殺戮,每一次踐踏,每一次暴行之後,他都得讓主教寬恕他,否則,靈魂彷彿備受地獄之火的煎熬,終日惶惶。被威廉蹂躪的身體、生命、靈魂數之不盡,但他竟敢對大主教下毒手,地獄離他已經不遠了。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威廉的“壞”是家庭培養出來的;威廉的“惡”是扭曲的社會塑造出來的;威廉的“邪”是心靈腐敗之後的最終體現。 威廉一直堅信: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人懼怕他,他就什麼都不是了。他不懂得建造,他只懂得破壞。

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世界為誰而改變

大主教之死慘不忍睹。菲利普帶領遊行隊伍:修士、教士、平民……手持燭光,高舉兇器,在街道、鄉村、城鎮、市區、宮殿……甚至是國家之間吶喊著,吼叫著。這場遠征動搖了國王的地位,也震動了整個基督世界。國王最終受鞭笞,而這個世界將不再是舊模樣了。

世界沒有因誰而改變,改變的是人。一幫懷著執著信念的人,堅信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兒,埋頭做著自己喜歡的活兒,用雙手把夢想建造出來,這一切是如此理所當然,如此之好。大教堂在眾目睽睽下,矗立著,閃閃發亮,似乎那光不是來自太陽,而是來自一顆顆敬畏的心。

建造一樣東西的感覺,真好!——肯·福萊特《聖殿春秋》

毫無疑問,《聖殿春秋》是一個恢弘的故事,盡顯肯·福萊特能說會道,能寫會作的大師級才華。一手生花妙筆譜寫的文字,彷彿讓人看到每一顆躊躇滿志,不願放棄的心靈,很飽滿,很溫暖,很堅定。這世上沒人見過天堂,也無人看過地獄,但大教堂在眼前,被夢想托起來了,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