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理財的正確姿勢:險有所知、投有所擇、老有所享

老年理財的正確姿勢:險有所知、投有所擇、老有所享


百度搜索“老年人理財騙局”,得到148萬個結果;而搜索最近忙於出入各大宮鬥劇的大豬蹄子“乾隆”,也才107萬個相關詞條。數據證明,老年人理財騙局層出不窮。面對這個邪惡的環境,大媽大爺們不僅要長點心,更重要的是得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觀念一:

守住本金,降低風險偏好

有句老話說得好:別想人家的金馬駒,賠不掉自己的老草驢。言下之意,如果我不想占人家的“大便宜”,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小本金”。對於老年人來說,能守住本金,其實就是佔了最大的“便宜”。

和“大不了從頭再來”的年輕人不同,步入遲暮之年的老年人一旦遭遇理財騙局,很難東山再起。“服老”這個事情不僅僅在於生理的層面,更在於對生命週期有清醒的認識:老年人的財富任務不是用來增值的,而是用來養老的。

明確這一點,就會明白為什麼老年人理財要降低風險偏好,守住本金。因為老年人的人生任務,一切都要以“頤養天年”為核心。

觀念二:

裝聾作啞,不給騙局機會

心動,是入坑的開始。縱觀老年人理財騙局,誘惑性不可不大。營銷人員說得天花亂墜,老年人入坑也入得唯恐不及。

近期,市民張大爺非常懊悔。今年年初,他被營銷了一款在線理財的P2P產品,這款產品宣稱有180天封閉期,並承諾到期後還本付息,年化收益還在12%以上。張大爺欣然入坑,坐等收成。

可就在老人苦苦等了6個月後,發現理財平臺突然無法登錄,推薦人也失聯,典型的平臺跑路,血本無歸。

面對承諾高收益的“金馬駒”,張大爺不惜投入自己的本錢“老草驢”。可事實是,到最後往往“金馬駒”沒能得手,“老草驢”反隨著騙子不翼而飛。

小景支招:越是面對看起來收益高、風險小的產品,越是要裝聾作啞,轉身離開

老年理財的正確姿勢:險有所知、投有所擇、老有所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