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大霄、任澤平的倒掉

有感於5月6日證監會擬暫緩中概股迴歸,從而引發當日滬深股市大跌,我寫了《中概股迴歸就是還鄉團大掃蕩》一文。主要的意思是說,現在股票仍然貴了,從而有充分的套現空間,讓中概股們有還鄉掃蕩的強烈意願。

一些看到文章的朋友提出了疑問,認為現在股價基本合理,不存在估值太高的問題,而且很多專家也是如此認為。

確實,現在當紅的網絡股評家們,大多數認為現在股市的估值基本合理,比如第一網紅李大霄先生,就認為週五的暴跌不過是“熊的第四個小腳丫”,又創造出一個新詞叫“牛躲躲”。

楊德龍先生則堅持千點反彈論,認為股市低估,短線應反彈到3600點左右。而任澤平先生也認為3000點以下都是空頭陷阱,“A股估值處於估值歷史均衡略低水平”。這麼多牛人都認為A股估值合理,那股票是不是真的“貴”呢?

現在大家談到估值,一般仍然習慣於用市盈率(PE)和市淨率(PB)兩項指標。截至5月1日,上證A股的PE在14.29倍,PB為1.51倍,滬深300的PE為11.94倍,PB為1.4倍,中小板的PE則高達52.02倍,PB為4.22倍,創業板更是高達68.98倍,PB為5.97倍。單從數據上來看,上證A股和滬深300的估值似乎比較合理,或者甚至略有低估,而中小創則無論如何也得不出估值合理的答案。

不過,聰明的股市炒家則創造出了市夢率的概念來解釋:因為這些中小創公司代表著高速發展的新興高成長產業,代表著中國的希望和未來,也代表著我們的夢想,所以給出多麼高的估值都不為過。好吧,那我們就分頭來看。

銀行股真的便宜嗎?

在所有權重股中,銀行板塊是最重要的,號稱定海神針。銀行板塊因為市盈率極低,大多數長期破淨,而普遍認為被嚴重低估。有很多自詡為價值投資者的人也堅定地長期持有銀行股,稱為“銀粉”。但銀行股真的便宜嗎?被視為優質大藍籌的中國銀行股這包草裡到底包了些什麼?真的是太難說了。

去年,為了解決地方債務危機,同時也延緩銀行爆倉的危險,國家搞了地方債務置換。今年,大量殭屍企業債務難以償還,又想出了債轉股的招數,一個字,就是拖,把風險向後延伸。但是,紙裡是包不住火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那潛伏在水下的不良資產何時浮出水面,只有天知道。而銀行真實的不良率到底是多少,恐怕誰也說不清楚。

那麼,銀行股真實的PE到底該是多少呢?到底是低估了還是高估了呢?巴菲特曾經說,如果需要利潤表的數字,他和芒格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的當期損益數字來。芒格甚至有更為極端的說法,他說:“你每次看到EBITDA(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這個詞彙,你都應該用‘狗屁利潤’來代替它。”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第31章“損益表分析”中,開宗明義地講到“收益不僅是波動的,而且是隨意決定的”。很難想像,“這些構成公司價值大廈的每股收益,不僅波動頻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隨意決定和操縱的”。

這樣看來,銀行股是不是真的如此被低估?如果真實的利潤都有問題,那建立在此基礎上的PE數,又該打多大的一個問號呢?除銀行外,非銀金融的保險和券商股,由於有大量金融資產,又有著超強週期性的特色,屬於你牛他更牛,你熊他更熊的角色,是否低估,要看大盤的臉色,也很難說。其他二線藍籌有估值比較合理的,像傳統防禦品種的伊利股份、貴州茅臺等,但也難說很便宜。

中小創的估值仍不低

我們再看看高高在上的中小創。如果從高點算起,很多妖股大多已被腰斬,但是估值仍不低,對於這點恐怕持反對意見的人不多。看看一大批急吼吼等著出逃的產業資本和大股東們,他們恐怕最清楚公司是貴還是便宜。

而去年一大批公基瘋狂炒作這些所謂的成長股,如據《每日經濟新聞》2015年5月13日報道,匯添富旗下六隻基金抱團出現在安碩信息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而富國系基金扎堆買入光一科技

,易方達系基金則大舉入駐全通教育,其他還有華商系、嘉實系等基金持有的個別上市公司股份,也超過該上市公司流通盤的10%。這公然以坐莊的方式炒作單隻股票,也是造成股災慘劇的原因之一,但是到現在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清算。

巴菲特在1959年度給股東的信中說:“也許還有其他估值標準正在進化,將永久地取代舊的標準,但是我不這麼認為。也許我是錯的,但是我寧願接受因為過度保守而招致的懲罰,也不願相信樹木將長至天空外這樣的‘新時代’投資哲學而造成的錯誤結果。後者的錯誤將可能給資本帶來永久性損失”。

舉兩個股票例子看估值

當然,股票的估值是一門很複雜的藝術。格雷厄姆也說內在價值只是一個近似值範圍,他形象地比喻說:“我們很有可能只需通過觀察,就能判斷一個女人是否達到了投票的年紀,而無須知其歲數;或者判斷一個男人的體重是否超標,而無須知其體重。”那麼,就讓我舉兩隻股票的例子來毛估一下。

2012年底,我因工作原因去考察一個同行企業——南京

三六五網站。有三個現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在南京他們儼然是“地頭蛇”,搜房被他們打得很慘;2、辦公條件很差,公司總經理邢煒的辦公室可用斗室來形容,多進來幾個人就轉不開身;3、團隊年輕有朝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董事長鬍光輝在請我們吃飯時,看了看手機,嘆了口氣說,今天股價又跌了。當天該股股價在30多元,市盈率不到30倍,而公司收益增長率大概可以達到50%,再加上它的總股本僅有5000多萬股,市值只有15億多,這真是一個袖珍績優股。但是不久後它的市盈率便突破了100倍,而收益增長率卻並沒有顯著提高,相反還略有下降。到股災後的今天,它的市值近65億,PE仍在70多倍,而淨利潤則連續出現下滑。你說它現在是貴還是便宜呢?

另一個例子是紅旗連鎖。當你在2013年7月,以14元的價格買入它時,這是一家PE不到20倍的上市公司,盤小績優。雖然成長性稍遜,但是穩定發展,女老闆曹世如也精明能幹。但是到大家都認為估值合理的今天,紅旗連鎖的PE近40倍,PB也近4倍。難怪曹老闆已經準備減持1.77億股公司股份了。

看好自己的錢包

如此看來,滬深股市的估值真是難說便宜。放眼望去,倒是市盈率近百倍、市淨率近十倍的妖股比比皆是。這讓我想起了很早就開始警示創業板風險的李大霄先生,他甚至貼出一個驚悚標籤——“黑五類”。只是如今黑五類仍在,大霄卻已被情緒控制,似乎進入到一種偏執的做多狀態,口號多於理性,情緒代替了分析,甚至打出了牌子:絕不投降。

我還是那句話,任你再有多少做多的理由,最危險的只有一個字——貴。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奉勸大家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血汗錢為重,不要又被一茬一茬地割了去,而至於李大霄先生,他投不投降又有什麼意義?

當然,我們都不願意唱空自己的祖國,我們都願意為崛起的中國吶喊,助改革背水一戰。但在估值的堰塞湖沒有洩洪之前,暴風科技等一干既得利益者準備隨時高位套現,中概股的還鄉團還在時刻準備緊急回鄉掃蕩時,我們最好還是冷靜地看好自己的錢包罷。

內容合作:張小典(手機/ID:18611755417)

商務合作:吳先生(手機/ID:1520150319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