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芍藥-赤芍的真僞鑑別


中藥材芍藥-赤芍的真偽鑑別


形狀鑑別:

1、芍藥根 呈圓柱形,稍彎曲,長10-40cm,直徑0.6-3c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粗糙,有橫向凸起的皮孔,具粗而略扭曲的縱溝紋,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粉白色或黃白色,皮部窄,類粉紅色,木質部佔根的大部分,射線明顯,有時具裂隙;氣微香,味稍苦、澀。

2、川赤芍根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10-25cm,直徑1-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質松,斷面顯粉性,皮部黑褐色,木部黃白色。

3、赤芍片 為橢圓形薄片,表面粉白色或粉紅色,中心有放射狀紋理,皮部窄,周邊灰褐色。

4、炒赤芍片 色澤較赤芍片加深。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芍藥根草酸鈣簇晶眾多,常數個至數10個縱向排列成行。偶見方晶。木纖維幾無色,主為纖維管胞,長梭形,末端斜尖、長尖或鈍圓,具緣紋孔較大,紋孔口斜裂縫狀,也有紋孔口較寬並相交成十字形。有少數韌型纖維,木栓細胞多見,淺紅色、棕色或微顯紫色。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澱粉粒較多。

理化鑑別:

1、化學定性

(1)取粉末1g,加水10ml,煮沸,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生成藍黑色沉澱。或取本品橫切面滴加三氯化鐵試液顯藍色(鞣質)。

(2)取粉末0.5g置試管中,微加熱使昇華,則有白色至類黃色微細結晶附著管壁。取此昇華物加水10ml及1mol/L氫氧化鉀溶液0.5ml使溶解,濾過。濾液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則呈淡紅褐色。

2、光譜鑑別

(1)取粉末0.2g,加乙醇20ml,放置12小時,濾過,濾液用乙醇稀釋,製成1mg/ml溶液,供測試用。樣品在277±2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2)取藥材50%乙醇浸出物(5.0mg/1.0ml),採用溴化鉀壓片法測其紅外光譜,樣品在1520 cm-1處有1個特徵吸收峰。或取藥材丙酮浸出物(10.0mg/2ml),以同樣的方法測其紅外光譜,樣品在1515 cm-1處有1個尖銳的吸收峰。也可取藥材粉末2.0mg,以同樣方法測其紅外光譜,樣品在1530 cm-1處有3個明顯的吸收峰。

3、薄層色譜

(1)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2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 甲醇-醋酸乙酯(8:4:1)為展開劑,在氨蒸氣飽和下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硫酸溶液(1→10),於100℃烘約5分鐘,供試品溶液在與對照品溶液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顯色清晰,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中藥材芍藥-赤芍的真偽鑑別


偽品及易混品:

1、美麗芍藥根 為毛莨科植物美麗芍藥的根。產於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等地。呈極不規則形狀,有瘤狀突起和莖痕,略似狗頭,亦稱“狗頭芍藥”。

2、窄葉芍藥根 為毛莨科植物窄葉芍藥的根。產於甘肅、新疆等地。呈紡錘形或近球形,直徑1.2-3cm。

3、塊根芍藥為毛莨科植物塊根芍藥的塊根。產於新疆等地。主根不發達,側根紡錘形、塊狀,長2-3cm,中部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皺紋及縱溝,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切面淺黃色、淺棕黃色或淺紫色,菊花紋明顯,有時具裂隙。味苦微酸。

4、紫牡丹根 亦稱“野牡丹根”,為毛莨科植物紫牡丹的根。產於雲南等地。呈圓柱形,長10-18cm,直徑1-2cm,稍彎曲,二端常平截。外表棕褐色至暗紅色,常有縱皺紋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內皮部紅色,木部紅黃色,有菊花心。氣香,味酸、澀微苦。

5、草芍藥 為毛莨科植物草芍藥或其變種毛葉芍藥的根。主產于山西,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和東北等地。其根著生在橫走的根莖上,根不直,較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