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真的與大腦的結構有關係嗎

拖延症真的與大腦的結構有關係嗎

做事喜歡拖拉,直到截至期迫近才不情願地慌慌張張地一蹴而就,這是在下子曰孫雲的大毛病。其實,我們周邊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有這個毛病。這個毛病世界上其他的人也是很有的,在英語中,這種行為被稱作“Procrastinate”。

當然,做事及時,按既定計劃完成事物的,也是大有人在。

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做事拖拉,而有些人卻乾淨利落,但是,要真正地找到其根本原因絕非易事。最近又有研究者公佈了一項研究。研究確認;大腦中兩個區域的不同可能造成了拖延者與實幹者和非拖延者之間的差異。

研究者使用磁共振成像技術檢查了近三百參與該項研究的人員的大腦,並研究了大腦中特定區域的體積,以及這些區域之間的聯繫。該研究的參與者們還接受了關於他們自身控制行為能力的調查。需要強調的是,參與者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神經系統疾病史的大學生。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生物心理學家在一份心理學專業期刊上發表了這一研究的成果。他們發現,行動控制能力差的人腦中有較大的杏仁體,而且他們的杏仁體和前扣帶皮質之間的連接也不太明顯。杏仁體對場景進行評估,並警告人們特定行為可能產生的消極的影響,而前扣帶皮質則使用來自杏仁體的信息以確定在特定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根據這項研究,如果杏仁體和背側前扣帶皮質之間的連接受損,人們就無法成功控制自己的行為。研究還發現,非拖延者們通常較少受到行動的潛在後果的影響,因為他們對導致壓力的因素更具抵抗力。人們在實現意願和將意願作為優先選項方面,其能力也存在差異。

該研究還發現參與者中男性與女性的差別,男性主動開始一項任務的可能性較小,而女性即使不喜歡的事情,她們也不太可能停止。但是,只要都能夠保持以行動為導向的想法來完成一項任務,男性和女性就沒有明顯的差別。

雖然這項研究揭示了拖延者和非拖延者的大腦之間的差異,但是如果想要幫人改掉拖延的習慣,科學家還需進一步研究是否可以通過大腦模擬或訓練來改變行動控制的水平。

對此,子曰孫雲以為;人們之間的大腦的遺傳和後天的發展一定會有不同,上述實驗中所謂的杏仁體和前扣帶皮質的差別可能是先天的,但也極有可能是後天的訓練培養造成的。所以,自覺地培養,要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的自覺性才是最好的方法。就子曰孫雲的粗淺的心理學知識,把這項科學研究看得太重,很容易為自己的拖延行為找到一個消極的理論根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